字典

  • 藻的意思




    拼音:zao 声调:zǎo 怎么读藻朗读
    总笔画:19 画 部首:艹 部
    部外笔画:16 画 结构:上下结构
    五行:水 造字法:形声字
    五笔:AIKS 仓颉:TERD
    郑码:EVJF 四角:44194
    中文电码:5679 区位码:5269 统一码:16
    笔顺:[1224412512512511234] 横、竖、竖、点、点、提、竖、横折、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竖、撇、捺

    藻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无根、茎、叶等部分的区别,有叶绿素可以自己制造养料,种类很多,海水和淡水里都有,极少数可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地方。水~。海~。小球~。~类植物。

    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亦包括某些水生的高等植物。狸~。金鱼~。

    指华丽的文彩、文辞。~思(多采的文思)。~丽。~绘(文采)。~井(中国传统建筑物天花板上一方一方的彩画)。~镜(指品评鉴别。亦称“藻鉴”)。辞~。~饰。

    古代帝王冕上系玉的五彩丝绳。玉~。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艸,澡声。本义:藻类植物,古专指水藻。

    2.同本义 algae。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没有根、茎、叶等部分的区别,有叶绿素可以自己制造养料,种类很多,海水和淡水里都有。

    薄采其藻。 —— 《诗·鲁颂·泮水》蘋蘩蕰藻之菜。 —— 《左传·隐公三年》。注:“聚藻也。”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 《诗·召南·采蘋》

    藻火(水藻和火焰。古时官吏绣在官服上的图案)

    3.泛指水草。

    aquatic plants;

    水中藻行交横。 —— 苏轼《志林》

    藻川(长有绿色水藻的河川);藻花(水边泽草所开的花);金鱼藻;狸藻等

    4.词藻,华丽的文辞。

    literary embellishment;

    攦藻如春华。 —— 班固《答宾戏》

    藻拔(文采出众);藻朗(文辞清明);藻咏(以华美文辞咏诵。指诗文而言);藻雅(文辞典雅)

    5.文采。

    rich and bright colours;

    华藻繁缛。 —— 曹植《七启》

    藻采(文采,辞采);藻思(做文章的才思)

    6.通“pieces of jade stringed with silk thread hanging from a coronet

    天子玉藻。 —— 《礼记·玉藻》婴用一藻玉瘗。 —— 《山海经·中山经》

    形容词

    华美 magnificent 敷藻翰之陪鳃。——潘岳《射雉赋》 又

    藻仗(文彩华美的仪仗);藻幄(美丽的篷帐);藻翰(美丽的羽毛。比喻华丽的文辞);藻盖(华美的篷盖);藻翘(色彩华丽的羽毛)

    动词

    1.修饰文章。

    polish;

    土木形骸,不自藻饰。 —— 房玄龄《晋书》

    藻饰(把文章加以修改润色)

    2.整理;装饰 。

    embellish;

    藻野(藻饰原野。多以形容仕女所穿的艳服);藻井(旧时天花板上的一种雕花装饰处理)

    1.水草植物的总称。

    唐•杜甫〈早行〉:“碧藻非不茂,高帆终日征。”

    水藻、绿藻、海藻。

    2.华丽的文彩。

    《文选•曹植•七启》:“步光之剑,华藻繁缛,饰以文犀,雕以翠绿,缀以骊龙之珠,错以荆山之玉。”

    3.文辞、文章。

    《文选•陆机•文赋》:“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

    词藻。

    参见“品藻”条。

    1.古代指水生藻。现在泛指藻类植物,即多生活在水中的含叶绿素和其他辅助色的低等自养植物,没有根、茎、叶之分。如红藻、绿藻、蓝藻、褐藻等。

    2.华丽的色彩。

    藻井(我国传统建筑中宫殿、亭阁、厅堂等顶部字形结构中间的一种装饰,有各种雕刻和彩画)、藻舟。

    3.华美的文辞。

    词藻、藻饰。

    4.姓。

    藻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49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1067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1038頁,第4

    唐韻》、《韻會𡘋子皓切,音早。說文》:水草也。詩・召南》:于以采藻。【箋】藻之言澡也。陸璣云:生水底。

    又,班固〈東都賦〉:鋪鴻藻。陸機〈文賦・序〉: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註】孔安國《尚書傳》曰:藻,水草之有文者,以喻文焉。

    又,《後漢・劉陶傳》:武旅有鳧藻之士。【註】鳧得水藻,言喜悅也。

    又,《韻會》:今屋上覆橑謂之藻井。風俗通》:宮室象東井,刻荷蔆水草,所以厭火也。張衡〈西京賦〉:蒂倒茄于藻井。

    又,藻藉,所以薦玉者。詳藉字註。

    又,姓。正字通》:南北朝有藻重。

    又,《集韻》:側絞切,音爪 —— 義同,或作𧃡𧅂干祿字書》:俗作

    注解

    〔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藻〕字拼音是zǎ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澡,五行属

    〔藻〕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艸,澡声。本义是藻类植物,古专指水藻。

    〔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ǎo] ⑴ 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无根、茎、叶等部分的区别,有叶绿素可以自己制造养料,种类很多,海水和淡水里都有,极少数可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地方⑵ 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亦包括某些水生的高等植物⑶ 指华丽的文彩、文辞⑷ 古代帝王冕上系玉的五彩丝绳

    藻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下反切子皓切頁碼30頁,第15

    𧃡

    異體

    𧃡水艸也。从艸从水,巢聲。《詩》曰:「于以采薻?」

    藻薻或从澡。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反切子草反頁碼105頁,第7行,第2

    藻水艸也。從艸、水,巢聲。《詩》曰:「於以采薻。」

    反切………頁碼106頁,第1行,第1

    薻或從澡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下反切子晧切古音第二部頁碼181頁,第5許惟賢79頁,第5

    藻水艸也。

    段注今水中莖大如釵股,葉蒙茸深綠色,莖寸許有節者是。《左氏》謂之薀藻。

    从艸水。巢聲。

    段注子晧切。二部。籒文作𧄩。《禮經》華采之字,古文用繅。今文用藻,璪。

    詩曰:于以采薻。

    段注《召南》文。

    薻或从澡。

    藻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7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92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84頁
    4說文校箋第41頁,第19字
    5說文考正第35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125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244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61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9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3頁,第31字
    11標注說文第41頁,第15字
    12說文注箋第34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890頁【補遺】第16263頁
    14通訓定聲第1255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04頁【崇文】第413頁
    16說文句讀第125頁
    17章授筆記第52頁,第3字
    18古字詁林第一冊,第568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95頁,第3字

    藻字的翻译


    英语:splendid, magnificent; algae

    德语:Alge (S, Bio)​, Algen (S, Bio)​, elegante Verzierung ( sprachlich, literarisch )​ (S, Lit)​, Wasserpflanze (S, Bio)​, blumige Sprache (S, Lit)

    法语:algue, plantes aquatiques

    藻的字源字形


    藻(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藻(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藻(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藻(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藻(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藻(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渝ICP备2025049897号

网站地图 专辑地图 DJ舞曲 网址导航 时间查询 词典查询 问答查询 邮编查询 万年历查询 机械 苗木 升学
  • 人人DJ
  • 人人DJ
  • 炫音社
  • 西西音乐
  • 成都漫音
  • 成都音画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