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
蝉变为成虫时脱去原来的外壳。比喻用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出处:元・马致远《任风子》第四折:“天也,我几时能够金蝉脱壳?”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用掩人耳目的手段。
例子: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正音:“壳”,读作“qiào”,不能读作“ké”。
歇后语: 诸葛亮借东风 —— 金蝉脱壳
谜语: 知了飞了 (谜底:金蝉脱壳)
金蝉蜕变于脱去外壳。比喻利用假象借以脱身。※语或本《三国志平话》卷上。△“逃之夭夭”、“溜之大吉”
至次日天晓,探事人告曰:“吕布将三万军,下虎牢关搦战。”冀王问众官:“谁与温侯决战?”言未尽,有长沙太守孙坚,引军出马,与吕布对阵。交马都无三合,[1]大败。[2]赶入大林。吕布发箭射孙坚,孙坚使今(金)蝉蜕壳计。孙坚却将袍甲挂于树上走了。吕布将孙坚的头盔战袍,使健将杨奉上虎牢关,与太师董卓去。正行之次,路逢张飞,夺了头盔战袍。
[1]孙坚:公元155∼191,字文台。东汉末期名将,孙策、孙权之父,军事家孙伍的后人。
[2]吕布:字奉先,东汉时人,生卒年不详。为董卓义子,后因董卓暴虐,与王允联手杀董卓,拥兵割据,最后为曹操所擒杀。
“金蝉脱壳”是指蝉的成长过程中,会蜕变脱去外壳。壳留下来,但蝉已飞走。可以用来比喻人利用假象以脱身。在《三国志平话》卷上就利用到此句成语:董卓废杀少帝后,立献帝,因专制朝政,所以引起朝臣和各地豪强的共愤,纷纷起兵反对董卓。各方人马以袁绍为盟主,长沙太守孙坚被任命为讨卓联军的先锋。袁绍堂弟袁术因妒忌孙坚勇猛善战,故意不发粮草给孙坚,造成孙坚军中因缺粮而大乱。董卓义子吕布知道后,夜袭孙坚军营,孙坚大败。孙坚与部将突围而逃,吕布紧追不舍。孙坚急中生智,将袍甲挂在树上,吕布追兵远远望见孙坚袍甲,但因畏惧孙坚英勇不敢近前,只有远远用箭乱射。后来不见动静,近看,才知中计,孙坚早已脱身逃走。
语义比喻利用假象借以脱身。
类别用在“巧妙脱身”的表述上。
①凶手巧使金蝉脱壳之计,让追捕他的人扑了个空。
②张三欠下这么多债务,小心他来个金蝉脱壳,一走了之 。
③当箱子打开时,原被锁在里面的魔术师早已金蝉脱壳不见了。
④当警方赶到时,在混乱中弄错对象,主嫌就趁机金蝉脱壳,逃逸无踪了。
⑤当警方掀开被子一看,才发现床上睡的是个假人,真凶早已金蝉脱壳得逞了。
同义“金蝉脱壳”及“逃之夭夭”都有逃脱的意思。
异义“金蝉脱壳”特别强调是用计逃脱;“逃之夭夭”则仅有逃脱之义。
金蝉脱壳 | 逃之夭夭 | 例句 |
---|---|---|
✅ | ❌ | 凶手巧使金蝉脱壳之计,让追捕他的人扑了个空。 |
❌ | ✅ | 赌徒一听到警察来了,马上抱头鼠窜,逃之夭夭。 |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