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椓杙”。
见“椓杙”。
椓弋
zhuó yì
ㄓㄨㄛˊ ㄧˋ
亦作“ 椓杙 ”。谓捶钉木桩。《尚书大传》卷四:“椓杙者有数。” 郑玄 注:“杙者系牲者也。”《隋书·酷吏传·元弘嗣》:“每鞫囚徒,多以酢灌鼻,或椓弋其下窍,无敢隐情奸伪屏息。” 宋 苏辙 《书郭熙横卷》诗:“投篙椓杙便止宿买鱼沽酒相逢迎。”
椓 [ zhuó ] 1. 敲打,槌击。《説文•木部》:“椓,擊也。” 2. 宫刑。后作“斀”。《集韻•覺韻》:“斀,《説文》:‘去陰之刑也。”或作椓。” 3. 阉人。《詩•大雅•召旻》:“昏椓靡共,潰潰回遹。” 4. 攻讦,告发。《左傳•哀公十七年》:“衛侯辭以難,大子又使椓之。” [更多解释]
弋 [ yì ] 1. 用带绳子的箭射鸟。 如 弋获。弋人何篡(“篡”,取,鸿雁飞得很高,射鸟的人无所施其技)。 2. 姓。 [更多解释]
答:椓弋的拼音是:zhuó yì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椓弋 的发音
答:椓弋的意思是:见“椓杙”。
答:椓弋的近音词、同音词有:着意,椓杙,卓异,卓逸,斫刈,浞豷,酌议,桌椅,拙易,捉驿,鵫衣,着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