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碑的意思




    拼音:bei 声调:bēi 怎么读碑朗读
    总笔画:13 画 部首:石 部
    部外笔画:8 画 结构:左右结构
    五行:土 造字法:形声字
    五笔:DRTF 仓颉:MRHWJ
    郑码:GNED 四角:16640
    中文电码:4301 区位码:1714 统一码:8
    笔顺:[1325132511312] 横、撇、竖、横折、横、撇、竖、横折、横、横、撇、横、竖

    碑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石~。丰~。墓~。口~。~文。~碣。~刻(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拓( tà )。~帖。~林。里程~(a.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b.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可以作为象征或标志的大事)。有口皆~。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石,卑声。本义:古时宫、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

    2.竖石。

    upright stone;

    碑,竖石也。 —— 《说文》上当碑南陈。 —— 《仪礼·聘礼》。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公室设丰碑。 —— 《礼记·檀弓》君牵牲…既入庙门,丽(拴)于碑。 —— 《礼记·祭义》

    3.石碑。石上刻着文字,作为纪念物或标记,也用以刻文告。秦代称刻石,汉以后称碑。

    stone tablet;

    碑,被也。此本葬时所设也。施鹿卢以绳被其上,引以下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焉。无故建于道陌之头显见之处,名其文就谓之碑也。 —— 《释名·释典艺》有碑仆道。 ——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碑载其事。 ——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楔形碑;碑文;碑记;石碑;丰碑;界碑;路碑;墓碑;里程碑。

    4.碑文,文体的一种 。

    inscription;

    碑拓(碑刻的拓本)

    1.竖起来的大石块或木柱。古代用来观测日影、拴绑牲口、引棺入穴等。上或有穿孔。

    《说文解字•石部》:“碑,竖石也。”清•段玉裁•注:“《聘礼》郑注曰:『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

    2.刻上文字或图案的石块,竖立起来作为标志,或纪念之用。

    界碑、里程碑、纪念碑。

    3.文体名。刻在石上的文词,用以颂扬功德,或记载死者的行谊等。

    北魏嵩高灵庙碑、东魏敬史君碑。

    4.碑刻的书法资料。指将碑的正面(碑阳)、背面(碑阴)、两旁(碑侧)、上头(碑额)、下座(碑趺)上面的文字搨摹下来,以供书法临写。

    礼器碑、曹全碑、北魏张猛龙碑。

    作为纪念物或标志的竖立石块,多刻有文字或图案。

    纪念碑、里程碑、墓碑。

    碑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石部

    武英殿刻本: 第1993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832頁,第10

    標點整理本: 第791頁,第30

    廣韻》:彼爲切;《集韻》、《韻會》:班麋切;《正韻》:逋眉切,𡘋音陂。說文》:豎石也。禮・祭義》:君牽牲,既入廟門,麗於碑。【疏】君牽牲,入廟門,繫著中庭碑也。陳用之曰:公食大夫禮,庶羞陳於碑內,庭實陳於碑外。〈燕禮〉、〈聘禮〉皆云:賔自碑內聽命。又,士昏禮,賔入廟門鄕飲酒,賔入庠門鄕射,賔入序門,皆有當碑揖,則諸侯大夫士之宮皆有碑〉。鄭氏曰:宮必有碑,所以識日影,引隂陽。凡碑引物者,宗廟則麗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宮廟以石,窆用木。又,〈檀弓〉:公室視豐碑〉。【註】豐碑,斲大木爲之,形如石碑,於椁前後四角樹之,穿中於閒爲鹿盧,下棺以繂繞。

    又,《釋名》:碑,被也。本王莽時所設也,施其轆轤,以繩被其上,以引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書其上,後人因焉,無故建於道陌之頭,顯見之處,名其文就謂之碑也。又,徐鉉曰:古宗廟立碑,以繫牲耳。後人因於其上紀功德。又,劉熙言,葬時所設者,蓋今神道碑也。

    又,《初學記》:碑,以悲往事也。今宮室廟屋墓隧之碣,鐫文於石皆曰碑。

    注解

    〔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石部

    〔碑〕字拼音是bē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石、卑,五行属

    〔碑〕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石,卑声。本义是古时宫、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

    〔碑〕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ēi] ⑴ 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

    碑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九下反切府眉切頁碼312頁,第10

    異體𥓓

    碑豎石也。从石卑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八反切披移反頁碼776頁,第1行,第2

    碑竪石紀功德。從石𤰞聲。

    鍇注臣鍇按:古宗廟立𥓓以繋牲耳,非石也。後人因於其上紀功德,則此從石𥓓字。秦以來製也或難。臣曰:「古七十二家封禪勒石便應有𥓓,何以言秦以來有𥓓?」臣應之曰:「古雖七十二家封禪勒石,不言𥓓。七十二家之言,起于管仲,不言𥓓。《穆天子傳》曰:『天子乃紀丌迹於弇山石上。』亦不言𥓓。」又難曰:「𭄘熈《釋名》何以言起於縣棺之𥓓?」臣對曰:「起於縣棺者,葢今之神道𥓓而銘勒功德,當始于宗廟麗牲之𥓓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九下反切府眉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1798頁,第1許惟賢786頁,第4

    碑豎石也。

    段注《聘禮》鄭注曰:宮必有碑。所以識日景,引陰陽也。凡碑引物者。宗廟則麗牲焉。其材,宮廟以石。窆用木。《檀弓》。公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注曰:豐碑,斲大木爲之。形如石碑。於椁前後四角豎之。穿中於閒爲鹿盧。下棺以繂繞。天子六繂四碑。前後各重鹿盧也。諸矦四繂二碑。大夫二繂二碑。士二繂無碑。按此《檀弓》注卽《聘禮》注所謂窆用木也。非石而亦曰碑,假借之偁也。秦人但曰刻石,不曰碑。後此凡刻石皆曰碑矣。《始皇本紀》。上鄒嶧山立石。上泰山立石。下皆云刻所立石。其書法之詳也。凡刻石必先立石。故知豎石者,碑之本義。宮廟識日影者是。

    从石。卑聲。

    段注府眉切。當依《廣韵》彼爲切。十六部。

    白话解释

    碑,竖立的刻字石块。字形采用“石”作边旁,“卑”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石、卑聲。從「石」,指材質;「卑」表示音讀。隸書、楷書都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碑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16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778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595頁
    4說文校箋第399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374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1347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2300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463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988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243頁,第19字
    11標注說文第387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3209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9350頁【補遺】第17419頁
    14通訓定聲第2111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809頁【崇文】第3233頁
    16說文句讀第1281頁
    17古字詁林第八冊,第331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894頁,第6字

    碑字的翻译


    英语:stone tablet; gravestone

    法语:monument, stèle

    碑的字源字形


    碑(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碑(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碑(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碑(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碑(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碑(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碑(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渝ICP备2025049897号

网站地图 专辑地图 DJ舞曲 网址导航 时间查询 词典查询 问答查询 邮编查询 万年历查询 机械 苗木 升学
  • 人人DJ
  • 人人DJ
  • 炫音社
  • 西西音乐
  • 成都漫音
  • 成都音画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