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差异。
大体相同;稍有差异。
出处:庄周《庄子・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用于比较。
例子:现在许多武打影片,其内容都是大同小异。
辨析:与“同中有异”有别:“大同小异”通常意在强调“同”的一面;“同中有异”强调“异”的一面。
谜语: 1. 犬太 (谜底:大同小异)
2. 差不多 (谜底:大同小异)
3. 乒与乓 (谜底:大同小异)
形容事物略有差异,但大体相同。语本《庄子・天下》。△“学富五车”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1]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1]毕:全部。
“大同小异”的典源本于《庄子・天下》篇提到惠施的一段话。惠施是战国名家的代表人物,名家就是逻辑学家,他们的学说很计较逻辑的是非,这一点和庄子超脱逍遥的见解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庄子常借惠子的见解来作反例。〈天下〉篇引用惠子这一段话的大意是这样的:惠施知识虽然很广博,读过很多书,但也因此,所知道的道理驳杂,发表的见解也有所不妥。例如他曾分析物的大小同异的观念:“最大的标准是无法再找出更大的空间了,我们可以称它为「大一”;最小的标准是无法再找出更小的空间了,我们可以称它为“小一”。但是这二者是可以互换的。例如“无厚”,既然没有厚度,应该很小,但我也可以说它像千里一样地大。再例如天高地卑,我也可以说天如地卑;山高泽低,我也可以说山如泽低;日正当中,我也可以说日正西斜;物刚出生,我也可以说物刚死亡。可见万物之间,如果从“异”的角度看,大部分同,却存在有些不同,我们可以称这种情形为“小同异”;如果从“同”的角度看,万物是全同全异的,我们可以称这种情形为“大同异”。我们既可以说南方距离无穷远,却也可以说南方近在眼前。假如我们今日来到越国,也可以说是昨天就到了。为什么会如此?正是时空是连环的。于是我可以随意地说天下的中央就在燕国之北,或在越国之南。如果能这样去观察万物,自然可以知道万物的大小同异无别,天和地也是一体无差别的。」在这段话中,原文的“大同而与小同异”,指的就是大部分同而小部分异,演变成“大同小异”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略有差异,但大体相同。
语义形容事物略有差异,但大体相同。
类别用在“差异不大”的表述上。
①他前后几场演讲的内容大同小异,听来乏味。
②这两部电影虽然主角不同,剧情却是大同小异。
③你跟他的意见其实大同小异,有什么可以争论的?
④这几部电视剧的情节大同小异,让人觉得毫无创意。
⑤这两件衣服的款式看起来大同小异,价钱却相差甚多。
⑥这两篇小说的内容大同小异,只是文字风格不同罢了。
⑦双胞胎本来外表就大同小异,又穿上相同服饰,让人更难以分辨了。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