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谥的意思




    拼音:shi 声调:shì 怎么读谥朗读
    总笔画:12 画 部首:讠 部
    部外笔画:10 画 结构:左右结构
    五行:金 造字法:形声字
    五笔:YUWL 仓颉:IVTCT
    郑码:SUOL 四角:38712
    中文电码:6198 区位码:5854 统一码:10
    笔顺:[454313425221] 点、横折提、点、撇、横、撇、点、竖、横折、竖、竖、横

    谥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号。~法。~宝(帝王陵墓中,刻有帝后谥号的印玺)。

    叫作,称为:“身死无名,~为至愚”。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言,益声。用言论给予褒贬,故从言。本作“”。本义: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同本义。

    posthumous title(of emperor, distinguished minister);

    谥,行之迹也。 —— 《北堂书钞》引《说文》谥者,别尊卑,彰有德也。 —— 《白虎通》先王谥以尊名。 —— 《礼记·表记》诔生时所行为之谥。 —— 《论衡·道应》增谥美显,荣于身后。 ——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谥法(由主祭者将名号赠给死者,以表彰他一生的功业);谥宝(古代帝王寝墓中,刻有帝后谥号的玺印);谥谱(记载谥号的谱牒);谥名(谥号)

    动词

    授与,加封;尤指死后追封。

    confer;

    幸德谥为洞箫兮。 —— 王褒《洞箫赋》身死无名,谥为至愚,耻及父母,为天下笑。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谥告(赠谥的文告);谥典(赠谥的典礼)

    谥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08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175頁,第23

    標點整理本: 第1150頁,第13

    唐韻》、《集韻𡘋伊昔切,音益。說文》:笑貌。

    又,《集韻》:馨激切,音鬩 —— 笑聲。或作赥。

    正字通》:俗用爲誄行之諡,非。

    注解

    〔謚〕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謚〕字拼音是sh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益

    〔謚〕字造字法是形聲。从言,益聲。用言論給予褒貶,故從言。本作「謚」。本义是古代皇帝、貴族、大臣、傑出官員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後所加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

    〔謚〕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ì] ⑴ 古代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後依其一生所行事蹟給予的稱號。《禮記•樂記》:“故觀其舞,知其德,聞其謚,知其行也。”⑵ 加給謚號,定謚號。《左傳•宣公十年》:“(鄭人)改葬幽公,謚之曰靈。”⑶ 稱;號。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身死無名,謚為至愚。”⑷ 静。《爾雅•釋詁上》:“謚,静也。” [yì] ⑴ 笑貌。《玉篇•言部》:“謚,笑皃。” [xì] ⑴ 笑聲。《集韻•錫韻》:“謚,笑聲。”

    谥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上反切伊昔切、呼狄切頁碼76頁,第35

    謚笑皃。从言益聲。

    附注按:姚文田、嚴可均《說文校議》認為:《說文》「謚」字原無「笑皃」之訓,後人既改「謚」為「諡」,又取《字林》以「謚」為笑聲竄入,且改「笑聲」為「笑皃」。「謚」之訓解當為「行之迹也。从言,益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五反切伊昔反頁碼216頁,第1行,第3

    謚笑皃。從言益聲。

    鍇注臣鍇曰:「猶笑言呃呃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上反切神至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403頁,第2許惟賢182頁,第3

    謚行之迹也。

    段注《周書・謚法》解,《檀弓・樂記・表記》注皆云:謚者,行之迹也。謚迹曡韵。

    从言。益聲。

    段注按各本作從言兮皿闕。此後人妄改也。攷玄應書引《說文》。謚,行之迹也。從言益聲。《五經文字》曰:謚,《說文》也。謚,《字林》也。《字林》以謚爲𥬇聲。音呼益反。《廣韵》曰:諡《說文》作謚,《六書故》曰:唐本《說文》無諡。但有謚。行之迹也。據此四者。《說文》從言益無疑矣。自呂忱改爲謚。唐宋之閒又或改爲諡。遂有改《說文》而依《字林》羼入謚笑皃於部末者。然唐《開成石經》,宋一代書版皆作謚不作諡。知徐鉉之書不能易天下是非之公也。近宗《說文》者。不能攷知《說文》之舊。如汲古閣刊《經典》依宋作謚矣。而覆改爲諡。可歎也。今正諡爲謚。而刪部末之謚𥬇皃。學者可以撥雲霧而覩青天矣。神至切。古音在十六部。

    謚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53頁,第10字
    2陳昌治本第220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173頁
    4說文校箋第107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99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353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619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143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524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63頁,第16字
    11標注說文第107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793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3166頁
    14通訓定聲第2130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221頁【崇文】第881頁
    16說文句讀第305頁
    17古字詁林第三冊,第126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275頁,第1字

    谥字的翻译


    英语:to confer posthumous titles

    德语:nach dem Tode verliehener Ehrenname (English: posthumous title)​ (S)​, Nachruf (S)​, Ehrennamen verleihen

    法语:Nom posthume

    谥的字源字形


    谥(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谥(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谥(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谥(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谥(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渝ICP备2025049897号

网站地图 专辑地图 DJ舞曲 网址导航 时间查询 词典查询 问答查询 邮编查询 万年历查询 机械 苗木 升学
  • 人人DJ
  • 人人DJ
  • 炫音社
  • 西西音乐
  • 成都漫音
  • 成都音画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