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声和仄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旧体诗词和骈俪文所用字音必须平仄相互交替使声调谐协,谓之调平仄。
引宋•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近代声律尤严或乖平仄,则谓之失黏。”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一个是秀才却是八股朋友作起了八韵诗来,连平仄都闹不明白。”
平,四声中的平声。仄,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平仄指平声和仄声。旧时写作韵文用字须平仄相互交替,使其合于格律。
引宋·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四》:「凡表启之类近代声律尤严,或乖平仄,则谓之失黏。」
清·郎廷槐《师友诗传录》:「或八句一韵,或四句一韵,或两句一韵,必多寡匀停平仄递用,方为得体。」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平 [ píng ] 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 如 平地。平面。平原。 2. 均等。 如 平分。平行(xíng)。抱打不平。公平合理。 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 如 平列。平局。平辈。 4. 安定、安静。 如 平安。平服。 5. 治理,镇压。 如 平定。 6. 抑止(怒气)。 如 他把气平了下去。 7. 和好。 如 “宋人及楚人平”。 8. 一般的,普通的。 如 平民。平庸。平价。平凡。 9. 往常,一向。 如 平生(a.从来;b.终身)。平素。 10. 汉语四声之一。 如 平声。平仄。 11. 姓。 12. 〔~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 13. 古同“评”,评议。 [更多解释]
仄 [ zè ] 1. 倾斜。 如 仄立。日仄。 2. 狭窄。 如 逼仄。 3. 〔~声〕古汉语中“上声”、“去声”、“入声”的总称。 4. 心里不安。 如 歉仄。 [更多解释]
答:平仄的拼音是:píng zè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平仄 的发音
答:平仄的意思是:平,四声中的平声。仄,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平仄指平声和仄声。旧时写作韵文,用字须平仄相互交替,使其合于格律。
答:平仄的近音词、同音词有:平侧,平则,平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