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桋的意思



    桋

    拼音:ti 声调:yí,tí 怎么读桋朗读
    总笔画:10 画 部首:木 部
    部外笔画:6 画 结构:左右结构
    五笔:SGXW 仓颉:DKN
    郑码:FGYZ 四角:45982
    中文电码:8557 统一码:6
    笔顺:[1234151534] 横、竖、撇、点、横、横折、横、竖折折钩、撇、捺

    基本解释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叶细而歧锐,皮理错戾,多丛生于山中,木材可做车辋:“山有蕨薇,隰有杞~。”

    〔~桑〕初生的小桑树。

    详细解释


    一种树木。叶细而锐,多丛生山中。

    《尔雅•释木》:“桋,赤栜;白者栜。”晋•郭璞•注:“赤栜,树叶细而歧锐,皮理错戾,好丛生山中,中为车辋。白者叶员而歧,为大木。”

    植物名。常绿乔木。叶细而锐,多丛生于山中。种子俗称苦槠子,可磨作苦槠豆腐;木质坚硬,可制作车船、农具等。也作“”、“赤栜”。

    桋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55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525頁,第12

    標點整理本: 第471頁,第10

    唐韻》:以脂切;《集韻》、《韻會》:延知切,𡘋音夷。說文》:赤梀也。詩・小雅》:隰有杞桋。草木疏》:梀葉如柞,皮厚而白,其木理赤者爲赤梀。一名桋木,堅韌,今人以爲車轂。

    又,《集韻》、《韻會𡘋田黎切,音題 —— 女桑也,樹小而條長。爾雅・釋木》:桋桑,女桑。

    注解

    〔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桋〕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í、tí,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夷

    〔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í]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叶细而歧锐,皮理错戾,多丛生于山中,木材可做车辋:“山有蕨薇,隰有杞~。” [tí] ⑴ 〔~桑〕初生的小桑树。

    桋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上反切以脂切頁碼181頁,第7

    桋赤栜也。从木夷聲。《詩》曰:「隰有杞桋。」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一反切寅之反頁碼447頁,第3行,第2

    桋赤栜也。從木夷聲。《詩》曰:「隰有杞桋。」

    鍇注臣鍇按:《爾雅》「桋,赤栜;白者栜。」注云:「赤栜,樹葉細而歧銳,皮理错戾,好藂生山中,中爲車輞。白栜,葉員而歧爲大木也。」輞即車輪外圍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上反切以脂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963頁,第4許惟賢425頁,第6

    桋赤栜也。

    段注《釋木》曰:桋,赤栜。白者栜。《毛傳》曰:桋,赤栜也。郭云:赤栜樹葉細而岐銳。白栜葉圓而岐,爲大木。按拺,《釋文》音山厄反。許書無栜字。葢古只作朿也。

    從木。夷聲。

    段注以脂切。十五部。

    詩曰:隰有𣏌桋。

    段注《小雅》文。

    桋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57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458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358頁
    4說文校箋第225頁,第15字
    5說文考正第223頁,第6字
    6說文今釋第779頁,第6字
    7說文約注第1365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00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141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40頁,第27字
    11標注說文第224頁,第11字
    12說文注箋第1795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5763頁【補遺】第16853頁
    14通訓定聲第2256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468頁【崇文】第1869頁
    16說文句讀第706頁
    17古字詁林第五冊,第761頁,第5字
    18古字釋要第560頁,第9字

    桋字的翻译


    英语:tree

    法语:(arbre)​

    桋的字源字形


    桋(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桋(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桋(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桋(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渝ICP备2025049897号

网站地图 专辑地图 DJ舞曲 网址导航 时间查询 词典查询 问答查询 邮编查询 万年历查询 机械 苗木 升学
  • 人人DJ
  • 人人DJ
  • 炫音社
  • 西西音乐
  • 成都漫音
  • 成都音画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