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坟的意思




    拼音:fen 声调:fén 怎么读坟朗读
    总笔画:7 画 部首:土 部
    部外笔画:4 画 结构:左右结构
    五行:土 造字法:形声字
    五笔:FYY 仓颉:GYK
    郑码:BSO 四角:40140
    中文电码:0970 区位码:2356 统一码:4
    笔顺:[1214134] 横、竖、提、点、横、撇、捺

    坟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埋葬死人筑起的土堆。~墓。~地。~冢。~茔(坟地,坟墓)。

    水边高地。汶~。

    大。~首。~烛。

    古代的典籍。~典。~籍。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土,贲( bēn )声。本义:大防。

    2.同本义。

    embankment;

    坟,大防。 —— 《尔雅·释丘》坟莫大于河坟。 —— 《尔雅释地》遵彼汝坟。 —— 《诗·周南·汝坟》。传:“大防也。”注:“或曰 河坟, 汝坟、 淮坟也。”

    3.土堆。

    mound;

    崇坟夷靡。 —— 潘岳《射雉赋》。注:“今呼为塘。”登大坟以远望兮。 —— 屈原《九章·哀郢》

    坟家(用土堆成的坟包)

    4.通“”。水边;沿河的高地。

    highland;

    坟,地大也,青幽之间,凡土而高大者谓之坟。 —— 《方言》背坟衍之广陆兮。 —— 王粲《登楼赋》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 《诗·周南·汝坟》坟延者六施,六七四十二尺而至於泉。 —— 《管子·地员》

    5.特指坟堆,坟墓。

    grave;

    墳,墓也。 —— 《说文》。按,此字本训大防也。坟,冢。秦晋之间谓之坟。 —— 《方言十三》。注:“坟取名于大防也。”古也,墓而不坟。 —— 《礼记·檀弓》。注:“土之高者谓之坟。”出郭门直视,但见近与坟。 —— 《古诗十九首》古也墓而不坟。 —— 《礼记·檀弓上》不治坟,欲为省。 —— 《史记·文帝本纪》吾往河阳省坟墓。 —— 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坟兆(坟墓之间的界域);坟陵(帝王的陵墓)

    6.古代典籍名。

    ancient classics;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左传·昭公十二年》

    坟典(坟策、坟籍、坟素,都泛指古书,古籍)

    动词

    1.起土堆;筑坟。

    mound; bury;

    渐就壤坟。 —— 《后汉书·明帝纪》。注:“起也。”

    坟土(墓葬)

    2.划分。

    divide;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 《楚辞·天问》

    形容词

    1.大。

    big;

    牂羊坟首。 —— 《诗·小雅·苕之华》共坟烛庭燎。 —— 《周礼·司烜氏》。注:“大也。”

    坟烛(大火炬);坟首(大头);坟仓(大粮仓)

    2.顺从的。

    obedient;

    坟然若一父之子,若一家之实,义礼明也。 —— 《管子》

    坟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中 部首:土部

    武英殿刻本: 第557頁,第15

    同文書局本: 第239頁,第18

    標點整理本: 第171頁,第29

    古文: 𡏶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符分切,音汾。說文》:墓也。禮・檀弓》:古者墓而不墳。【註】土之高者曰墳。衡山志》:楚靈王之世,衡山崩,而祝融之墳壞,中有營丘九頭圖。張衡〈思𤣥賦〉:賭有黎之圮墳。【註】有黎,祝融也。

    又,水涯曰墳,大防也,所以扞水。詩傳》:辛受無道,商人慕文王而歸之,賦〈汝墳〉。

    又,《白虎通》:三墳,分也。論三才之分,天地人之始也。孔安國〈尚書序〉:伏犧、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左傳・昭十三年》:左史倚相,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又,大也。周禮・春官》:司烜氏共墳燭。

    又,與羵同。〈魯語〉:土之怪曰墳羊。

    又,《廣韻》、《正韻》:房吻切;《集韻》、《韻會》:父吻切,𡘋音憤 —— 土膏肥也。書・禹貢》:白墳,黑墳,赤埴墳。見土字註。

    又,《集韻》:部本切,音笨 —— 土沸起也。左傳・僖四年》:公祭地,地墳。

    注解

    〔墳〕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中,康熙部首是土部

    〔墳〕字拼音是fé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土、賁

    〔墳〕字造字法是形聲。從土,賁( bēn )聲。本义是大防。

    〔墳〕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fén] ⑴ 封上隆起的墓。泛指墳墓。《説文•土部》:“墳,墓也。”⑵ 堤岸;水邊高地。《爾雅•釋丘》:“墳,大防。”⑶ 順從。《管子•君臣下》:“墳然若一父之子,若一家之實,義禮明也。”⑷ 大。《爾雅•釋詁上》:“墳,大也。”⑸ 劃分。《廣韻•釋詁一》:“墳,分也。”⑹ 三墳的簡稱。(即伏羲、神農、黃帝之書)。泛指古代典籍。如:三墳五典。晋潘尼《贈陸機出爲吴王郎中令》:“振鱗南海,濯翼清流。婆娑翰林,容與《墳》、《丘》。”⑺ 姓。 [fèn] ⑴ 土質肥沃。《廣韻•吻韻》:“墳,土膏肥也。”⑵ 隆起;高起。《集韻•混韻》:“墳,土起。”

    坟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符分切頁碼456頁,第17

    墳墓也。从土賁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扶云反頁碼1073頁,第2行,第3

    墳墓也。從土賁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符分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769頁,第1許惟賢1203頁,第6

    墳墓也。

    段注此渾言之也。析言之則墓爲平處。墳爲高處。故《檀弓》孔子曰:古者墓而不墳。邯鄲淳孝女曹娥碑曰:丘墓起墳。鄭注《禮記》曰:墓謂兆域。今之封塋也。土之高者曰墳。此其別也。《方言》曰:冢,秦晉之閒謂之墳。或謂之培。或謂之堬。或謂之埰。或謂之埌。或謂之壠。自關而東謂之丘。小者謂之塿。大者謂之丘。此又別國《方言》之不同也。墳之義多引申叚借用之。如厥土黑墳。公置之地,地墳。此引申之用也。如遵彼汝墳。借墳爲坋。《周禮》墳衍。借墳爲濆也。

    从土。賁聲。

    段注符分切。十三部。

    白话解释

    坟,墓地。字形采用“土”作边旁,“贲”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說文‧土部》:「墓也。从土、賁(ㄅㄣ)聲。」賁表音讀,同時兼表「大」意。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經典文字辨證書》以「坟」為「墳」之俗體,大陸即以之為「墳」之規範字,從土、文聲。在六書中亦屬於形聲。

    墳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04頁,第14字
    2陳昌治本第1166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867頁
    4說文校箋第607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542頁,第21字
    6說文今釋第2013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3370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675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885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61頁,第14字
    11標注說文第584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4808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3303頁【補遺】第18000頁
    14通訓定聲第3222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205頁【崇文】第4817頁
    16說文句讀第1991頁
    17古字詁林第十冊,第290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256頁,第11字

    坟字的翻译


    英语:grave, mound; bulge; bulging

    德语:Grab (S)

    法语:tombe, tombeau

    坟的字源字形


    坟(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坟(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坟(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坟(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坟(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坟(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渝ICP备2025049897号

网站地图 专辑地图 DJ舞曲 网址导航 时间查询 词典查询 问答查询 邮编查询 万年历查询 机械 苗木 升学
  • 人人DJ
  • 人人DJ
  • 炫音社
  • 西西音乐
  • 成都漫音
  • 成都音画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