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
◎silicon 化学元素硅的旧名。
名
◎(silicon,Si)化学元素。原子序14。非金属元素之一。溶于碱、硝酸与氢氟酸的混合液中,但不溶于水、硝酸及盐酸。化性与碳相似。有结晶矽与非结晶矽两种。前者为针状或板片状之结晶,色灰有光泽,加热于空气中亦不会起化学变化;后者为褐色粉末,燃烧于空气中可产生二氧化矽。矽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主要用于电子零件上。其化合物如矽钢、矽铜、矽酸盐等,用途则较为广泛。
◎台⃝类金属元素。符号Si,原子序14。灰黑色晶体或粉末,自然界中矽氧化物分布极广,在地壳含量中仅次于氧,但不以元素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人为提炼的单晶矽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而矽酸盐则是制造水泥和玻璃的原料。陆⃝即“硅”。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石部
武英殿刻本: 第1987頁,第11字
同文書局本: 第829頁,第40字
標點整理本: 第788頁,第37字
音《廣韻》:虎伯切,音剨 —— 硅破也。《正字通》:砉字之譌。
〔硅〕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石部。
〔硅〕字拼音是gu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石、圭,五行属土。
〔硅〕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guī] ⑴ 一种非金属元素,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作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旧称“矽”。
英语:silicon
德语:Silizium (Element 14, Si) <Taiwan, Hongkong&gt (S, Chem)
法语:Silicium
矽,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77FD,拼音是(xī),石部,共8画,形声字,左右结构,五行属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