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1.屋顶边缘突出墙壁的部分。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榆柳荫后簷,桃李罗堂前。”
屋簷、房簷。
2.覆盖物体的边缘或突出部分。
《辽史•卷五六•仪卫志二》:“或纱冠,制如乌纱帽,无簷,不𢬍双耳。”
帽簷、伞簷。
1.屋顶边缘伸出屋墙的部分。
屋簷、飞簷走壁。
2.器物的边缘或向外突出像簷的部分。
帽簷。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52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901頁,第44字
標點整理本: 第862頁,第14字
音《廣韻》、《集韻》:余廉切;《正韻》:移廉切,𡘋音鹽。《廣韻》:屋簷。與檐同。《釋名》:簷,檐也,接檐屋前後也。
义亦作櫩。
〔簷〕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簷〕字拼音是yá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詹。
〔簷〕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án] ⑴ 同“檐”。
卷别卷六上反切余廉切頁碼第187頁,第16字續丁孫
㮰也。从木詹聲。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作簷,非是。
卷别卷十一反切羊廉反頁碼第470頁,第5行,第1字述
㮰也。從木詹聲。
鍇注臣鍇按:《爾雅》:「檐謂之樀,今俗書作簷。」
卷别卷六上反切余廉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1019頁,第4字許惟賢第449頁,第5字
㮰也。
段注檐之言隒也。在屋邊也。《明堂位》重檐注云:重檐,重承壁材也。姚氏鼐云:漢時名檐爲承壁材。以其直垂而下如壁。
從木。詹聲。
段注余廉切。八部。俗作簷。按古書多用檐爲儋何之儋。
檐,房屋横梁。字形采用“木”作边旁,“詹”是声旁。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369頁,第13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478頁,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371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36頁,第7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31頁,第11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816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433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114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198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46頁,第13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35頁,第1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889頁,第3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5988頁【補遺】第16889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522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491頁【崇文】第196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744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876頁,第2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578頁,第5字 |
英语:eaves of house; brim
德语:Dachgesims, Dachvorsprung (S)
法语:avant-toit, auvent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簷,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7C37,拼音是(yán),⺮部,共19画,上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