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隰的意思




    拼音:xi 声调:xí 怎么读隰朗读
    总笔画:16 画 部首:阝 部
    部外笔画:14 画 结构:左右结构
    五行:金 造字法:会意字
    五笔:BJXO 仓颉:NLAVF
    郑码:YKZU 四角:76233
    中文电码:7147 区位码:5884 统一码:14
    笔顺:[5225115545544444]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竖、横折、横、横、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点、点、点、点

    隰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低湿的地方:“山有榛,~有苓”。

    新开垦的田。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阜:土山,与土地有关。本义:低湿之地。

    2.{同本义}。

    swamps;

    隰,阪下湿也。 —— 《说文》下湿曰隰。 —— 《尔雅·释地》。李注:“谓土地窊下常阻洳,名为隰也。又,可食者曰原,陂者曰阪,下者曰隰。”上平曰原,下平曰隰。 —— 《公羊传·昭公元年》原隰底绩。 —— 《书·禹贡》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 —— 《周礼·大司徒》牧隰皋。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隰皋,水厓下湿。”平原之隰。 —— 《管子·形势》。注:“下泽也。”丘隰水潦。 —— 《淮南子·时则》山有榛,隰有苓。 —— 《诗·邶风·简兮》南望原隰。 —— 清· 袁枚《祭妹文》

    隰草(低湿地方所生长的草);隰皋(水边低洼,生长牧草的地方)

    3.新开垦的田地。

    newly cultivated farm;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 《诗·周颂·载芟》

    1.低湿的地方。

    《说文解字•阜部》:“隰,阪下湿也。”《书经•禹贡》:“原隰厎绩,至于猪野。”南朝宋•谢惠连〈雪赋〉:“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

    2.水边。

    《左传•桓公三年》:“曲沃武公伐翼,……,逐翼侯于汾隰。”

    3.新开垦的土地。

    《诗经•周颂•载芟》:“千耦其耘,徂隰徂畛。”汉•郑玄•笺:“隰谓新发田也。”

    4.姓。如春秋时齐国有隰朋。

    1.〈书〉地势低洼而潮湿的地方。

    山有榛,隰有苓(《诗经‧邶风‧简兮》)。

    2.〈书〉新开垦的田地。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诗经‧周颂‧载芟》)。

    3.姓。

    隰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阜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59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362頁,第12

    標點整理本: 第1350頁,第17

    古文: 𨻿

    唐韻》:似入切;《集韻》、《韻會》、《正韻》:席入切,𡘋音習。爾雅・釋地》:下濕曰隰。說文》:阪下濕也。釋名》:隰,蟄也;蟄,濕意也。書・禹貢》:原隰底績。詩・邶風》:山有榛,隰有苓。公羊傳・昭元年》:下平曰隰。

    又,《詩・周頌》:徂隰徂畛。【箋】隰謂新發田也。【疏】隰,指地形而言,則是未嘗墾發,故知謂新發田也。

    又,《左傳・桓三年》:逐翼侯于汾隰。【註】汾隰,汾水邊也。後漢・西羌傳》:昔晉侯敗北戎于汾隰。【註】二水名。〇【按】汾隰,當從《左傳》註。

    又,地名。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隰郕。【註】在懷縣西南。前漢・地理志》:西河郡隰成。又,《左傳・文十六年》:先君蚡冒,所以服陘隰也。【註】陘隰,地名。

    又,《廣韻》:州名。左傳》曰重耳居蒲,卽隰川州,故蒲城是也。漢爲蒲子縣後,魏齊周之閒爲沁州。隋爲隰州,以州前有泉下濕,蓋取下濕之義名之也。又,姓。左傳・僖九年》:齊隰朋帥師會秦師,納晉惠公。

    又,《集韻》:悉協切,音燮 —— 人名。春秋傳》有公子隰。〇【按】《春秋・襄八年》:鄭人侵蔡,獲蔡公子燮。燮,《榖梁傳》作溼。釋文》溼,本又作隰,又音燮,是隰直與燮通用,不特音同「也」。

    玉篇》同「𨻸」,《集韻》或作𨻽、濕。

    注解

    〔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阜部

    〔隰〕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㬎,五行属

    〔隰〕字造字法是形声。阜:土山,与土地有关。本义是低湿之地。

    〔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xí] ⑴ 低湿的地方:“山有榛,~有苓”。⑵ 新开垦的田。

    隰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似入切頁碼480頁,第7

    隰阪下溼也。从𨸏𣊡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似集反頁碼1119頁,第7行,第3

    隰阪下溼也。從𨸏𣊡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似入切古音第七部頁碼2927頁,第4許惟賢1272頁,第13

    隰阪下溼也。

    段注《釋丘》曰:下溼曰隰。又曰:陂者曰阪。下者曰隰。葢上隰指平地言之。下隰指阪言之。阪形固高,而其四旁窊溼處亦謂之隰也。許用後說者,以其字从𨸏也。

    𨸏。㬎聲。

    段注似入切。七部。

    隰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51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1228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911頁
    4說文校箋第641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571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2127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546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7118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3030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80頁,第27字
    11標注說文第616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5081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3946頁【補遺】第18091頁
    14通訓定聲第438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271頁【崇文】第5081頁
    16說文句讀第2100頁
    17古字詁林第十冊,第807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317頁,第6字

    隰字的翻译


    英语:low, damp land, marsh, swamp

    德语:tief, nieder , Neuland (S)​, Niederung (S)​, Sumpfland (S)​, Xi (Eig, Fam)

    隰的字源字形


    隰(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隰(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隰(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隰(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隰(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人人网络 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5049897号

网站地图 专辑地图 DJ舞曲 网址导航 时间查询 词典查询 问答查询 邮编查询 万年历查询 机械 苗木 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