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复制
出处:唐・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神道碑》:“圣人之所志,闻一而反三;君子之所能,举十而知九。”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学识。
例子:德才兼备,举十知九的教师,在学生中间自然有一种崇高的威望。
任意举出十件事,知道的就有九件。形容人见多识广、学问渊博。《唐・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圣人之所志,闻一而反三;君子之所能,举十而知九。”
①. 向上抬,向上托。 如: 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
②. 动作行为。 如: 举止。轻而易举。
③. 发起,兴办。 如: 举义。举办。创举。
④. 提出。 如: 举要。举例。
⑤. 推选,推荐。 如: 推举。荐举。
⑥. 全。 如: 举国。举世。举家。
⑦. 古代指科举取士。 如: 科举。举人。一举成名。
⑧. 攻克。 如: “一战而举鄢、郢”。
①.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②. 表示多、久。 如: 十室九空。
③. 表示达到顶点。 如: 十足。十成。
①. 晓得,明了。 如: 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②. 使知道。 如: 通知。知照。
③. 学识,学问。 如: 知识,求知。无知。
④. 主管。 如: 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⑤. 彼此了解。 如: 相知。知音。知近。
⑥.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 如: 故知(老朋友)。
①. 同“智”,智慧。
①.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 如: 九归。
②. 泛指多次或多数。 如: 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