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黍累”。
古时极轻的重量单位。通常以十黍当一絫。
引《汉书·律历志上》:“权轻重者不失黍絫。”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十黍为絫,十絫为一銖。”
《文选·陆倕<新漏刻铭>》:“测表候阴不谬圭撮,无乖黍累。”
吕延济 注:“六粟曰圭十抄曰撮,十黍曰累。”
唐•刘禹锡 《平权衡赋》:“黍累无差毫釐必究。”
比喻极其细微之处。
黍絫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ǔ lěi ,是指古时极轻的重量单位;比喻极其细微之处。
黍 [ shǔ ] 1. 〔~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 [更多解释]
絫 [ lěi ] 1. 古同“累”。 絫 [ lèi ] 1. 古同“累”。 絫 [ léi ] 1. 古同“累”。 [更多解释]
答:黍絫的拼音是:shǔ lěi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黍絫 的发音
答:黍絫的意思是:①.亦作“黍累”。②.古时极轻的重量单位。通常以十黍当一絫。③.比喻极其细微之处。
答:黍絫的近音词、同音词有:束累,树类,黍累,庶类,殊类,淑类,菽藟,属累,戍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