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濡的意思




    拼音:ru 声调:rú 怎么读濡朗读
    总笔画:17 画 部首:氵 部
    部外笔画:14 画 结构:左右结构
    五行:水 造字法:形声字
    五笔:IFDJ 仓颉:EMBB
    郑码:VFGL 四角:31127
    中文电码:3446 区位码:6906 统一码:14
    笔顺:[44114524444132522] 点、点、提、横、点、横撇/横钩、竖、点、点、点、点、横、撇、竖、横折钩、竖、竖

    濡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沾湿,润泽。~笔。~湿。~染。耳~目染。相~以沫(“”,唾沫,喻同处困境,以微薄之力相互救助)。

    停留,迟滞。~滞。

    含忍。~忍。

    详细解释


    名词

    1.古水名。

    Ru River;

    濡,濡水,出 涿郡故安,东入 涞。 —— 《说文》

    2.在河北省。

    3.尿。

    urine;

    病方今客肾濡,此所谓“肾痹”也。 —— 《史记》

    4.通“”。儒士,学者。

    scholar;

    海内称之曰濡术之宗。 —— 《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少以濡术。 —— 《尉卫卿衡方碑》

    5.假借为“”。空地。

    riparian land;

    自以城池道濡麦。 —— 《鲁相史晨飨孔庙后碑》

    动词

    1.沾湿。

    immerse; soak; ret; dip;

    不濡其翼。 —— 《诗·曹风·候人》春雨露既濡。 —— 《礼记·祭义》濡濯弃于坎。 —— 《礼记·丧大记》今客贤濡。 —— 《史记·扁仓传》

    濡墨挥毫(用毛笔蘸墨写字或作画);濡笔(沾墨于笔);濡栉(沾湿梳篦);濡染(沾染);濡缕(沾湿一缕);濡褐(沾湿马衣);濡溺(沉浸,沉溺);濡濡(湿润;沉湎);濡渥(湿润);濡浃(沾润);濡沫(用唾沫来湿润);濡沃(滋润);濡如(雨露润滋);濡化(滋润化育);濡泽(沾、润)

    2.迟缓;滞留。

    tarry;

    是何濡滞也。 —— 《孟子》

    濡迟(迟滞;缓慢);濡需(苟安一时);濡迹(滞留)

    形容词

    1.湿的。

    wet;

    人涂其体、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 —— 《韩非子》

    2.缓慢的。

    slow;

    云精无永滞,水碧岂惭濡? —— 南朝 梁· 江淹《郊外望秋答殷博士》

    3.通“”。柔顺。

    soft; tame;

    羔裘如濡。 —— 《诗·郑风·羔裘》以濡弱谦下为表。 —— 《庄子·天下》

    濡忍(柔顺,容忍);濡弱(柔弱)

    同“𣱿 title=𣱿>𣱿”。

    1.浸湿、沾湿。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宋•苏轼〈饮酒〉诗四首之四:“雷觞淡于水,经年不濡唇。”

    2.习染、感染。

    耳濡目染。

    3.停留、停滞。参见“濡滞”条。

    1.潮湿。

    《礼记•曲礼上》:“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唐•孔颖达•正义:“濡,湿也。湿软不可用手擘,故用齿断决而食之。”

    2.含忍。参见“濡忍”条。

    1.〈书〉沾湿;浸湿。

    濡笔、濡湿、相濡以沫。

    2.〈书〉感染;沾染。

    耳濡目染。

    3.〈书〉停滞。

    濡滞、濡迹。

    濡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62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656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604頁,第19

    唐韻》:人朱切;《集韻》、《韻會》:汝朱切,𡘋音儒 —— 水名。說文》: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漆洓。廣輿記》:濡水,出易州窮獨山,一名聖女水。

    又,水出蒼梧。水經注》:水出永豐縣西北濡山。

    又,漬也。詩・邶風》:濟盈不濡軌。

    又,滯也。孟子》:是何濡滯也。

    又,鮮澤也。詩・小雅》:六轡如濡。

    又,溺也。史記・倉公傳》:不亟治病,必入濡腎。

    又,溼也。禮・曲禮》:濡肉齒決。

    又,含忍曰濡。史記・聶政傳》:無濡忍之心。【註】濡,潤也 —— 人性溼潤,則能含忍。

    又,《集韻》、《韻會𡘋人之切,音而 —— 水名。左傳・昭七年》:公與齊侯燕人盟于濡上。【註】濡水,出高陽縣,東北至河閒鄚縣入易水。

    又,與胹通。禮・內則》:濡豚,濡雞。【註】濡,謂亨之以汁和也。

    又,《集韻》:詢趨切,音須 —— 義同。

    又,人余切,音如 —— 安也。莊子・徐無鬼》:有濡需者。【註】濡需,謂偷安須臾之頃。

    又,《唐韻》:乃官切;《集韻》:奴官切,𡘋音渜 —— 水名,在遼西。水經注》:濡水,出禦夷鎭東南。

    又,《集韻》:而由切,音柔 —— 柔忍也。或作𠠐

    又,《集韻》、《正韻𡘋乳兗切,音耎 —— 與輭、軟同,柔也。通作耎。

    又,《集韻》:儒遇切,音孺 —— 亦沾溼也。

    又,奴亂切 —— 與渜同,沐浴餘潘也。

    又,奴臥切,懦去聲 —— 水貌。

    注解

    〔濡〕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濡〕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需,五行属

    〔濡〕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rú] ⑴ 沾湿,润泽⑵ 停留,迟滞⑶ 含忍

    濡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人朱切頁碼364頁,第11

    濡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漆淶。从水需聲。

    附注王筠句讀:「戴東原曰:《易水篇》注云:『許慎曰:濡水入淶。』淶即巨馬之異名,與巨馬河注『巨馬河即淶水也』正合。今《水經注》『淶』譌『深』,《說文》『淶』譌『漆』、『涑』二字,皆字之誤耳。」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輭區反頁碼884頁,第2行,第1

    濡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漆涑。從水需聲。

    鍇注臣鍇按:《漢書》:「易水出故安縣,至范陽入濡。」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人朱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162頁,第1許惟賢941頁,第2

    濡濡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淶。

    段注淶各本作漆涑二字。今正。戴先生曰:易水篇注云:許愼曰:濡水入淶。淶卽巨馬之異名。與巨馬河注巨馬河卽淶水也正合。今《水經注》淶譌深。《說文》淶譌漆涑二字。皆字之誤耳。涿郡故安,二志同。今直隷易州州東南有故安故城是。戰國時燕與趙易土。燕以武陽與趙。卽此也。《前志》故安下曰:閻鄉,易水所出。東至范陽入濡。并州寖。濡水亦至范陽入淶。今本《漢志》脫濡字。師古謬爲之注。非也。《水經注》易水篇曰:易水,逕范陽縣故城南。又東與濡水合。水出故安縣西北窮獨山南谷。東流與源泉水合。又東南流逕樊於,期館西,荆軻館北。又東逕武陽城西北。又東逕紫池堡。又東得白楊水口。又東合檀水。又東南流於容城縣西北,大利亭東南合易水。而注巨馬水也。故《地理志》曰:易水至范陽入濡。又曰:濡水合渠。許愼曰:濡水合淶。淶渠二號,卽巨馬之異名。按酈引濡水入渠,卽濡水亦至范陽入淶之句也。今本作淶。酈本作渠。今勝酈本。酈有濡字,則又酈本勝今。凡書之當參伍以求其是者如此。濡水今在易州北。卽北易水也。東南入保定府定興縣界爲沙河。一曰東南流入容城縣境。

    从水。需聲。

    段注人朱切。五部。按《左傳》昭七年。盟於濡上。《釋文》云:《說文》女于反。是音隱舊說。此水𣃔不作乃官反也。師古注《漢書》於故安下云濡乃官反。殊誤。漁陽郡白檀下。濡水出北蠻夷中。遼西郡肥如下。玄水東入濡水。濡水南入海陽。此則酈注濡水篇所謂濡難聲相近,今謂之濼河者音乃官反是矣。其字葢本作渜。譌而爲濡。今字以濡爲霑濡。《經典》皆然。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師古注「乃官切」不誤,段氏誤。灤河,今熱河。

    此灤河之正字。沾濡是别義。

    濡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20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916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693頁
    4說文校箋第471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434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1581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681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36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316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86頁,第11字
    11標注說文第456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3819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813頁
    14通訓定聲第1452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951頁【崇文】第3801頁
    16說文句讀第1535頁
    17章授筆記第450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63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1012頁,第5字

    濡字的翻译


    英语:immerse, moisten; wet, damp

    德语:anfeuchten, befeuchten , aufschiebend

    法语:imbiber, tremper, humide, souiller

    濡的字源字形


    濡(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濡(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濡(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濡(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濡(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濡(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濡(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渝ICP备2025049897号

网站地图 专辑地图 DJ舞曲 网址导航 时间查询 词典查询 问答查询 邮编查询 万年历查询 机械 苗木 升学
  • 人人DJ
  • 人人DJ
  • 炫音社
  • 西西音乐
  • 成都漫音
  • 成都音画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