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鸟,羽毛黄色,从眼边到头后部有黑色斑纹,嘴淡红色。鸣声动听悦耳。亦称“黄莺”、“仓庚”、“黄鸟”。
1.鸝 lí。
2.——“黄鹂”( huánglí ):也叫“黄茑”。羽毛黄色,从眼部到头后部有黑色斑纹。
卷别 :正文・亥集中 部首:鳥部
武英殿刻本: 第3599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1504頁,第4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504頁,第13字
音《廣韻》:呂支切;《集韻》:鄰知切;《韻會》:離知切,𡘋音離 —— 黃鸝,倉庚也。一名黃鶯。郭璞云:其色黧黑而黃,因名之。陸璣云:黃鸝留,關西謂之鸝黃,俗呼黃離留,或謂之黃栗留,齊人謂之搏黍,常以葚熟時來桑閒。里語曰:「黃栗留,看我麥,桑葚熟。」亦應節趨時之鳥。
音又,《集韻》:鄰題切;《韻會》:憐題切;《正韻》:鄰溪切,𡘋音黎 —— 義同。互詳鶊、鵹二字註。
〔鸝〕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中,康熙部首是鳥部。
〔鸝〕字拼音是lí,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麗、鳥。
〔鸝〕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í] ⑴ 〔黃~〕鳥,羽毛黃色,從眼邊到頭後部有黑色斑紋,嘴淡紅色。鳴聲動聽悅耳。亦稱“黃鶯”、“倉庚”、“黃鳥”。
英语:Chinese oriole; Oriolus oriolus
德语:chinesischer Pirol (Eig, Bio), Goldammer (Eig, Bio)
法语:loriot, oriolus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鹂,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5111,拼音是(lí),鸟部,共12画,形声字,左右结构,五行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