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黄爵”。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成帝时歌谣又曰:'邪径败良田谗口辞善人。桂树华不实黄爵巢其颠。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桂,赤色,汉家象。华不实,继无嗣也。王莽自谓黄象黄爵巢其颠也。”此以“黄雀”比喻王莽后比喻得志之小人。
比喻俗士或以闲散自适者。
亦作“黄爵”。
鸟名。雄鸟上体浅黄绿色腹部白色而腰部稍黄。雌鸟上体微黄有暗褐条纹。鸣声清脆,饲养为观赏鸟。
引《周礼·夏官·罗氏》“罗春鸟” 汉•郑玄 注:“春鸟蛰而始出者,若今 南郡 黄雀之属。”
《文选·张衡<西京赋>》:“翔鶤仰而不逮况青鸟与黄雀。”
薛综 注:“青鸟黄雀,皆小鸟。”
晋•张协 《七命》:“晨鳬露鵠霜鵽黄雀。”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成帝 时謌谣又曰:‘邪径败良田,谗口辞善人。桂树华不实,黄爵巢其颠。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桂,赤色, 汉 家象。华不实,继无嗣也。
引王莽 自谓黄象,黄爵巢其颠也。”
此以“黄雀”比喻 王莽,后比喻得志之小人。 唐•骆宾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黄雀徒巢桂 青门 遂种瓜。”
比喻俗士或以闲散自适者。
引《文选·刘桢<赠从弟>诗》:“於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李善 注:“黄雀,喻俗士也。”
唐•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紫鸞无近远黄雀任翩翾。”
仇兆鳌 注:“朝謁不预,则起居自适亦何羡章署之荣乎。所以黄雀卑飞,唯知旧学而紫鸞高举,端属明公矣。”
黄雀(学名:Carduelis spinus)为雀科金翅雀属的鸟类。雄鸟头顶与颏黑色翼斑和尾基两侧鲜黄;雌鸟头顶与颏无黑色,具浓重的灰绿色斑纹;下体暗淡黄有浅黑色斑纹;雄鸟飞翔时可显示出鲜黄的翼斑、腰和尾基两侧。分布于南欧至埃及、东至日本、朝鲜半岛、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贵州等地在山区多在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以及在平原多在杂木林和河漫滩的丛林中。以多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兼主食赤杨、桦木、榆树、松树、及裸子植物的果实、种子及嫩芽也吃作物和蓟草、中葵、茵草等杂草种子以及少量的昆虫。
黄 [ huáng ] 1.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 如 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2. 特指中国黄河。 如 黄灾。治黄。黄泛区。 3.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 如 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4. 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 如 事情黄了。 5. 姓。 [更多解释]
雀 [ què ] 1. 鸟类的一科,吃粮食粒和昆虫。特指“麻雀”,泛指小鸟。 如 雀跃(高兴得像雀儿那样跳跃)。雀盲(即“夜盲症”)。雀斑。雀噪(名声宣扬,含贬义)。 雀 [ qiāo ] 1. 〔~子〕即“雀斑”。 雀 [ qiǎo ] 1. 义同(一),用于一些口语词。 如 雀盲眼(即“雀(què )盲”)。家雀。 [更多解释]
答:黄雀的拼音是:huáng què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黄雀 的发音
答:黄雀的意思是:动物名。鸟纲雀科。体小,身具黑斑,嘴与脚皆带有黄色。
答:黄雀的近音词、同音词有:黄阙,荒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