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筩的意思



    筩

    拼音:tong 声调:tǒng 怎么读筩朗读
    总笔画:13 画 部首:⺮ 部
    部外笔画:7 画 结构:上下结构
    五笔:TCEJ 仓颉:HNIB
    郑码:MXLD 四角:88227
    统一码:7
    笔顺:[3143145425112] 撇、横、点、撇、横、点、横撇/横钩、点、竖、横折钩、横、横、竖

    基本解释


    同“”。

    筩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15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885頁,第15

    標點整理本: 第845頁,第13

    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𡘋音同 —— 竹筒也。前漢・律歷志》:黃帝使冷綸取竹之解谷,制十二筩,以聽鳳之鳴,爲律本。又,《前漢・趙廣漢傳》:廣漢爲潁川太守,敎吏爲缿筩。【註】師古曰:若今盛錢藏爲小孔,可入而不可出,或缿或筩,皆爲此制,而用受書,令投於其中也。

    又,捕魚鉤。郭璞〈江賦〉:筩灑連鋒,罾罶比船。【李善註】筩、灑,皆鉤名。

    又,《集韻》:杜孔切,音動 —— 𠋫管。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尹竦切,音勇 —— 箭室。左傳・昭十三年》:司鐸射,懷錦奉壷飮冰,以蒲伏焉。【註】冰,箭筩蓋,可以取飮。

    注解

    〔筩〕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筩〕字拼音是tǒ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甬

    〔筩〕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tǒng] ⑴ 同“筒”。

    筩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徒紅切頁碼144頁,第15

    筩斷竹也。从竹甬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九反切田風反頁碼369頁,第1行,第3

    筩斷竹也。從竹甬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徒紅切古音第九部頁碼774頁,第7許惟賢345頁,第11

    筩𣃔竹也。

    段注《漢・律曆志》曰:制十二筩以聽鳳之鳴。此筩之一耑也。

    从竹。甬聲。

    段注徒紅切。九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竹筒當作筩。

    筩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85頁,第14字
    2陳昌治本第382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295頁
    4說文校箋第190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178頁,第12字
    6說文今釋第642頁,第6字
    7說文約注第1134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2608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941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14頁,第27字
    11標注說文第187頁,第14字
    12說文注箋第1485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4875頁【補遺】第16716頁
    14通訓定聲第150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385頁【崇文】第1537頁
    16說文句讀第573頁
    17章授筆記第196頁,第6字
    18古字詁林第四冊,第671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465頁,第5字

    筩字的翻译


    英语:bamboo pipe; fish hook

    筩的字源字形


    筩(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筩(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筩(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筩(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筩(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筩(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筩(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渝ICP备2025049897号

网站地图 专辑地图 DJ舞曲 网址导航 时间查询 词典查询 问答查询 邮编查询 万年历查询 机械 苗木 升学
  • 人人DJ
  • 人人DJ
  • 炫音社
  • 西西音乐
  • 成都漫音
  • 成都音画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