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伇的意思



    伇

    拼音:yi 声调:yì 怎么读伇朗读
    总笔画:6 画 部首:亻 部
    部外笔画:4 画 结构:左右结构
    五笔:WMCY 86 、 WWCY 98 仓颉:OHNE
    郑码:NQX 四角:27247
    统一码:4
    笔顺:[323554] 撇、竖、撇、横折折/横折弯、横撇/横钩、捺

    基本解释


    古同“”。

    伇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9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95頁,第12

    標點整理本: 第20頁,第7

    集韻》同「役」。

    又,揚子《方言》:棄也,淮汝之閒謂之伇。

    注解

    〔伇〕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伇〕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殳

    〔伇〕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ì] ⑴ 古同“役”。

    伇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下反切營隻切頁碼94頁,第18

    役戍邊也。从殳从彳。

    鉉注臣鉉等曰:彳,步也。彳亦聲。

    𠈧

    異體𠈿、伇

    𠈧古文役从人。

    附注段玉裁據《韻會》改「戍邊也」為「戍也」。注云:「殳,所以守也,故其字從殳……彳取巡行之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六反切與辟反頁碼254頁,第7行,第1

    𠈧戍邊也。從殳,從彳。

    鍇注臣鍇曰:「彳,行也。會意。」

    反切………頁碼254頁,第7行,第2

    古文役從人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下反切營隻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478頁,第3許惟賢214頁,第7

    𠈧戍也。

    段注依《韵會》訂。戍,守邊也。《司馬法》曰:弓矢圉。殳矛守。戈𢧢助。凡五兵。長以衞短。短以救長。按圉,古禦字。今《周禮》注作圍。誤。殳所以守也。故其字從殳。引伸之義凡事勞皆曰役。又《生民詩》。禾役穟穟。役者,穎之假借。《禾部》兩引詩皆作禾穎。

    从殳彳。

    段注彳取巡行之意。營隻切。十六部。

    古文役。从人。

    段注與戍從人持戈同意。

    白话解释

    役,戍守边疆。字形采用“殳、彳”会义。,这是古文写法的“役”,采用“人”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人、從殳();殳為武器。字形正像持殳以驅人的樣子。戰國文字持殳之形改作「」,而且將「人」改作「辵」,辵為行走,更顯見「驅使」之意。篆文則據戰國文字省改從彳、從殳;《說文》另收有古文「」,從人,則與甲文同意。隸書、楷書皆據篆文而構形。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役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86頁,第12字
    2陳昌治本第257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204頁
    4說文校箋第126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120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426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729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170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620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75頁,第22字
    11標注說文第125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93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3574頁【補遺】第16532頁
    14通訓定聲第2151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254頁【崇文】第1013頁
    16說文句讀第361頁
    17說文新證第230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三冊,第566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325頁,第1字

    伇的字源字形


    伇(甲骨文·商·𠂤组) 甲骨文 𠂤组

    伇(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伇(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人人网络 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5049897号

网站地图 专辑地图 DJ舞曲 网址导航 时间查询 词典查询 问答查询 邮编查询 万年历查询 机械 苗木 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