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黎的意思




    拼音:li 声调:lí 怎么读黎朗读
    总笔画:15 画 部首:氺 部
    部外笔画:3 画 结构:上下结构
    五行:火 造字法:形声字
    五笔:TQTI 仓颉:HHOE
    郑码:MFOK 四角:27909
    中文电码:7812 区位码:3272 统一码:3
    笔顺:[312343533424134] 撇、横、竖、撇、点、撇、横折钩、撇、撇、捺、竖钩、点、提、撇、点

    黎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众,众多。~民。~庶。

    古通“”,黑色。

    古国名。

    姓。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形声。从黍,利省声。本义:黍胶。以黍米制成。古代用以粘履。

    2.假借为“”。众多,数目很多。

    numerous;

    民靡有黎,具祸以烬。 —— 《诗·大雅·桑柔》黎,众也。 —— 《尔雅》黎民于变时雍。 —— 《书·尧典》。传:“众也。”以能保我子孙黎民。 —— 《礼记·大学》。注:“众也。”觉悟黎烝。 ——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黎烝,众庶也。”黎民不饥不寒。 —— 《孟子·梁惠王上》。又如:黎庶(民众;百姓);黎氓(黎民,人民);黎甿(黎民,人民);黎首(黎民·黔首)

    3.颜色黑中带黄。

    with a dark complexion; weather beaten;

    土青曰黎。似黎草色也。则谓借为藜。 —— 《释名》今王播弃黎老。 —— 《国语·吴语》。注:“东棃寿征也。”厥土青黎。 —— 《书·禹贡》面目黎黑。 —— 司马迁《史记》

    4.老,年纪大。通“”、“”。

    old;

    黎,老也。 —— 《方言十二》

    黎老(老人)

    动词

    1.stick。古时用黍米打糨子,用来粘鞋子。

    古人作履,粘以黍米,谓之黎。 —— 宋· 罗愿《尔雅翼》

    2.比及,等到。

    till; when; by the time;

    黎明,围宛城三匝。 —— 《史记·高祖本纪》

    名词

    1.古诸侯国名 Li state,在今山西黎城,一说在今长治西南。

    黎侯寓于 卫。 —— 《诗·邶风·式微》

    2.少数民族名,住在海南岛 。

    Li nationality;

    黎弓(黎族人所使用的弓箭);黎单(黎族人所织青红相间的木棉布)

    3.姓。

    1.众多的。

    《诗经•大雅•云汉》:“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黎庶。

    2.黑色的。

    《荀子•尧问》:“舍佚而为劳,颜色黎黑而不失其所。”

    及、将。参见“黎明”条。

    1.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大陆地区广东、广西两省,而以海南岛黎母岭下人数最多。

    2.国名。殷商时的诸侯国,故城在今大陆地区山西省长治县西南。

    3.姓。如北周时有黎景熙。

    1.〈书〉黑色。

    黎黑。

    2.〈书〉众多。

    黎民。

    3.即将。

    黎明。

    4.指黎族。大陆少数民族之一。参见〈附录四─大陆少数民族表〉。

    5.姓。

    黎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下 部首:黍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36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517頁,第28

    標點整理本: 第1519頁,第3

    唐韻》、《集韻》:郎奚切;《正韻》:鄰溪切,𡘋音犂。說文》:履黏也。作履黏以黍米。

    又,國名,在上黨東北殷侯國。書・西伯》戡黎〔釋文〕:黎,國名。又,《山海經》有牛黎之國。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魏郡黎陽縣。

    又,山名。前漢・地理志》黎山在黎陽之南。

    又,水名。書・禹貢》:導弱水至于合黎。【傳】合黎,水名,在流沙之東。

    又,玉名。班固〈西都賦〉:懸黎垂棘,夜光在焉。

    又,《玉篇》:衆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孔疏】:黎,衆也。

    又,《正韻》:黑也。與黧同。書・堯典》〔蔡傳〕:黎,黑也;黎民,黑髮之人。釋名》:土靑曰黎,似黎草色也。

    又,與邌同。黎明,比明也。史記・高帝紀》:黎明圍宛城。【註】《索隱》曰:黎,猶比也 —— 謂比至天明也。

    又,與瓈同。玻瓈,《本草》作頗黎。

    又,與蔾同。左傳・襄二十五年》引《》「據于蒺蔾」作蒺黎。

    又,姓。黎侯國之後。

    又,人名。書・堯典》乃命羲和〔傳〕:重黎之後有羲氏、和氏。

    又,《集韻》、《韻會𡘋憐題切,音藜。又,《集韻》:良脂切,音棃 —— 義𡘋同。

    注解

    〔黎〕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黍部

    〔黎〕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黍、󰓳、;、𥝢、󰓢,五行属

    〔黎〕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黍,利省声。本义是黍胶。以黍米制成。古代用以粘履。

    〔黎〕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í] ⑴ 众,众多⑵ 古通“黧”,黑色。⑶ 古国名。⑷ 姓。

    黎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上反切郞奚切頁碼232頁,第8

    𪏵

    異體𪏯、黎

    𪏵履黏也。从黍,𥝢省聲。𥝢,古文利。作履黏以黍米。

    附注段玉裁注:「《釋詁》曰:『黎,眾也。』眾之義行而履黏之義廢矣。」按:「𪏯」,今作「黎」。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三反切里西反頁碼594頁,第7行,第2

    𪏵履黏。從黍,𥝢省聲。𥝢,古以爲利字,作履黏以黍米也。

    鍇注臣鍇曰:「履以餬黏之也,黍黏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上反切郞奚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318頁,第2許惟賢576頁,第7

    𪏵履黏也。

    段注《釋詁》曰:黎,眾也。眾之義行而履黏之義廢矣。古亦以爲黧黑字。

    从黍。𥝤省聲。

    段注𥝤省者,不欲重禾也。郞奚切。十五部。

    𥝤

    段注此依《刀部》作。

    古文利。作履黏㠯黍米也。

    段注說从黍之意。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黎訓黑者(黎民,黑首民也。黎民,齊民,可訓衆)實驪音轉為黎,俗作黧。

    《說文》無黧黑字,當作驪。黎民即黔首,俗作黧,正作驪,引申為衆。

    訓黑者=驪,俗作黧。黎民猶黔首也。黎民亦訓齊民(黎、齊聲近也),故黎又訓衆。

    黧(訓黑者係驪之假字。黎民者,猶黔首也(黧乃俗字也)。黎民亦訓齊民,故黎又訓衆。

    白话解释

    黎,用来粘布作鞋的粘性黍米。字形采用“黍”作边旁,用省略了“禾”的“利”作声旁。,是古文写法的“利”。作布鞋时,用黍米制糊粘合。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秦簡文字。字從黍、從刀或從利聲。《睡虎地秦簡》字已用為民眾意。篆文字形因承秦簡。《說文》:「黎,履黏也。从黍、省聲。,古文利,作履黏以黍米也。」段注:「〈釋詁〉曰:『黎,衆也。』衆之義行而履黏之義廢矣。古亦以為黧黑字。」隸書從黍旁部件由篆文所從「兩省」訛誤作從米、從尔。楷書黎字形則上承篆文,下開臺灣標準字和大陸的規範字形。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黎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56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583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449頁
    4說文校箋第293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281頁,第11字
    6說文今釋第1014頁,第6字
    7說文約注第1735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366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493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180頁,第4字
    11標注說文第288頁,第14字
    12說文注箋第237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7267頁【補遺】第17089頁
    14通訓定聲第2322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616頁【崇文】第2461頁
    16說文句讀第946頁
    17章授筆記第302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678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692頁,第8字

    黎字的翻译


    英语:surname; numerous, many; black

    德语:schmutzig, schwarz , Li (Eig, Fam)

    法语:noir, ethnie Li, (abrév.)​ Liban

    黎的字源字形


    黎(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黎(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黎(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黎(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黎(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黎(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黎(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黎(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黎(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渝ICP备2025049897号

网站地图 专辑地图 DJ舞曲 网址导航 时间查询 词典查询 问答查询 邮编查询 万年历查询 机械 苗木 升学
  • 人人DJ
  • 人人DJ
  • 炫音社
  • 西西音乐
  • 成都漫音
  • 成都音画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