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羹的意思




    拼音:geng 声调:gēng 怎么读羹朗读
    总笔画:19 画 部首:⺷ 部
    部外笔画:13 画 结构:上下结构
    五行:水 造字法:会意字
    五笔:UGOD 仓颉:TGFTK
    郑码:UCUG 四角:80804
    中文电码:5036 区位码:2494 统一码:13
    笔顺:[4311214444431121134] 点、撇、横、横、竖、横、点、点、点、点、点、撇、横、横、竖、横、横、撇、捺

    羹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汤。肉~。鸡蛋~。

    详细解释


    名词

    1.会意。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2.调和五味的汤。

    tick soup;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 《孟子·告子上》(颖考叔)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 《左传·隐公元年》

    3.煮熟带汁的蔬菜也叫羹。

    vegetable soup;

    藜藿之羹。 —— 《韩非子·五蠹》

    菜羹(煮熟的菜,加上米屑,古代贫者所食);羹食(羹汤和饭);羹粥(菜羹和稀饭);羹藜(煮野菜羹。泛指饮食粗劣)

    4.汤。

    soup;

    用肉、菜等芶芡煮成的浓汤。

    《左传•隐公元年》:“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三国魏•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鼓以为汁。”

    一种烹饪方法。材料加水或高汤煮滚,用芡粉勾芡成薄糊状。

    不羹:地名。春秋时地,故址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襄阳县东南。

    《左传•昭公十一年》:“楚子城陈、蔡、不羹。”晋•杜预•注:“襄阳县东南有不羹城,定陵西北有不羹亭。”

    勾芡煮成的浓汤。

    羹汤、鱿鱼羹、分一杯羹。

    羹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羊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78頁,第14

    同文書局本: 第954頁,第25

    標點整理本: 第918頁,第39

    廣韻》、《正韻》:古衡切;《集韻》、《韻會》:居行切,𡘋音庚。說文》作,五味和羹也。小篆从羔、从美。爾雅・釋器》:肉謂之羹。【註】肉臛也。【疏】肉之所作臛名羹。書・說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傳】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禮・樂記》:大羹不和。【註】大羹,肉湇,不調以鹽菜。

    又,《雲仙雜記》:史鳳,宣城妓也,待客有差等,最下者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

    又,《集韻》:何庚切,音行 —— 義同。

    又,《集韻》:盧當切,音郎。韻補》:《左氏傳》陳蔡不羹。釋文》:音郎。正義》曰:古者羹臛之字亦爲郎,故〈魯頌〉、《楚辭》、《急就章》與楊、房、漿爲韻。近世獨以爲地名。宋玉〈招䰟〉:肥牛之腱臑若芳,和酸若苦陳吳羹〔宋玉〈招䰟〉句末有「些」字〕〇【按】《說文》、小篆俱作羹。正字通》止收羮不收羹,則从俗字,而反失正字矣。今增入。

    注解

    〔羹〕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羊部

    〔羹〕字拼音是gē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羔、美,五行属

    〔羹〕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gēng] ⑴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

    羹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下反切古行切頁碼86頁,第25

    𩱧

    𩱧五味盉羹也。从𩰲从羔。《詩》曰:「亦有和𩱧。」

    𩱋

    𩱋𩱧或省。

    𢑌

    𢑌或从美,𩱧省。

    異體

    羹小篆从羔从美。

    附注段玉裁注:「此(羹)是小篆,則知上三字古文、籀文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六反切根橫反頁碼238頁,第5行,第2

    羹五味和羹,從𩰲,從羔。《詩》曰:「亦有和羹。」

    鍇注臣鍇曰:「羔,羊。會意。」

    反切………頁碼238頁,第6行,第1

    𩱧或省。

    反切………頁碼238頁,第6行,第2

    𩱧或省鬲。

    反切………頁碼238頁,第6行,第3

    小篆從羔,從美。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下反切古行切古音第十部頁碼446頁,第5許惟賢201頁,第5

    羹五味盉𩱧也。

    段注《皿部》曰:盉,調味也。《内則》注曰:凡羹齊宜五味之和。米脣之糝。《晏子》曰: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亨魚肉。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泄其過。凡魚肉必用菜。菜謂之芼。《儀禮》。𨦕芼牛藿羊苦豕薇。芼及醯醢鹽梅,是之謂五味之和也。實於𨦕謂之𨦕羹。肉汁不和五味謂之大羹。

    𩰲。从羔。

    段注會意。凡從羔者,羔猶美也。古行切。古音在十部。

    詩曰:亦有和𩱧

    段注《商頌》文。鍇本𩱧作羹。

    𩱧或省。

    或从美䰜省。

    段注羔下從美。今各本作兩羔。非也。

    小篆。从羔。从美。

    段注此是小篆則知上三字古文,籒文也。不先小篆者,此亦丄部之例。

    羹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72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242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192頁
    4說文校箋第117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111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396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680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158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578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70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117頁,第15字
    12說文注箋第87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3374頁【補遺】第16499頁【後編】第18182頁
    14通訓定聲第3700頁,第5字
    15說文義證第240頁【崇文】第957頁
    16說文句讀第338頁
    17說文新證第191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三冊,第322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299頁,第3字

    羹字的翻译


    英语:soup, broth

    德语:Filmentwickler, Suppe (S)

    法语:soupe, bouillon, sauce

    羹的字源字形


    羹(简·秦·放马滩) 放马滩

    羹(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羹(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羹(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羹(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羹(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羹(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羹(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羹(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渝ICP备2025049897号

网站地图 专辑地图 DJ舞曲 网址导航 时间查询 词典查询 问答查询 邮编查询 万年历查询 机械 苗木 升学
  • 人人DJ
  • 人人DJ
  • 炫音社
  • 西西音乐
  • 成都漫音
  • 成都音画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