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浅近的民间歌谣。
引唐•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照山畬火动蹋月俚歌喧。”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一日有瞽媪牵黄犬丐食其家,拍板俚歌。”
引唐•刘禹锡 《插田歌引》:“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
宋•苏轼 《和王胜之》诗之三:“要知太守怜孤客不惜《阳春》和俚歌。”
民间的通俗歌谣。
引唐·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照山畬火动,踏月俚歌喧。」
《聊斋志异·卷七·甄后》:「一日有瞽媪牵黄犬丐食其家,拍板俚歌。」
自己诗作的谦称。
引唐·刘禹锡〈插田歌·序〉:「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
宋·苏轼〈和王胜之〉诗三首之三:「要知太守怜孤客,不惜阳春和俚歌。」
民间的通俗歌谣,特指莆仙俚歌。莆仙俚歌也叫“梆鼓咚”、“咚鼓当”、“咚鼓”。是流行于莆仙方言区的一种说唱曲种。属于渔鼓道情一脉。原为瞽者四处飘零、卖艺为生后由于群众非常喜爱常在桥头、巷口、庭前、楼下围坐说唱渐渐变为群众自唱自娱的一种演唱形式。常由业余作者编写歌词演唱时以筒板、渔鼓为伴奏乐器。唱词是七言韵式没有散说,内容多是来自戏曲故事、民间传说。俚歌曲目甚多现存约百余种,有长篇叙事诗也有短篇劝世歌。本文根据艺术特点、主要表演形式、传承价值等几方面介绍俚歌。
俚 [ lǐ ] 1. 民间的,通俗的。 如 俚俗(粗俗)。俚语。俚歌。俚曲。 [更多解释]
歌 [ gē ] 1. 唱。 如 歌唱。歌咏。歌颂。歌坛。歌台舞榭。歌舞。能歌善舞。 2. 能唱的文词。 如 唱歌。歌谱。歌词。歌诀。民歌。诗歌。歌行(xíng )(旧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诗言志,歌咏言。 [更多解释]
答:俚歌的拼音是:lǐ gē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俚歌 的发音
答:俚歌的意思是:①.民间的通俗歌谣。②.一种流行于福建省莆田、仙游二县的曲艺。表演形式为一人站唱,并自击简板、梆鼓。唱腔属基本曲调反复体。③.自己诗作的谦称。
答:俚歌的近音词、同音词有:黎歌,蛎蛤,犂槅,丽格,骊歌,里槅,厘革,离隔,立格,离割,离歌,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