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矣的意思




    拼音:yi 声调:yǐ 怎么读矣朗读
    总笔画:7 画 部首:矢 部
    部外笔画:2 画 结构:上下结构
    五行:土 造字法:形声字
    五笔:CTDU 仓颉:IOK
    郑码:ZSMA 四角:23804
    中文电码:4248 区位码:5051 统一码:2
    笔顺:[5431134] 撇折、点、撇、横、横、撇、捺

    矣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文言助词(a.用于句末,与“”相同,如“由来久~”,“悔之晚~”;b.表示感叹,如“大~哉”)。

    详细解释


    助词

    1.形声。小篆字形,上面是“”字,下面是“”。从矢,以声。“”也可以理解为象矢飞逝的声音,是完成的语气。本义:语气词。是“

    2.表示完成时态。

    already;

    骨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聊斋志异·狼三则》

    3.表示坚决、肯定。

    indeed;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 《易·系辞下》

    4.确实 。

    really;

    吾老矣。

    5.表示感叹 。

    how;

    毒矣哉;大矣哉。

    1.表示已然的事。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表示肯定的语气。

    《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由来久矣。

    3.表示将然的事。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4.表示疑问的语气。

    《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5.表示命令的语气。

    《左传•宣公四年》:“乃速行矣,无及于难。”《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6.表示语句的结束。

    《战国策•赵策三》:“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

    表示感叹的语气。

    《论语•述而》:“甚矣,吾衰矣。”

    垂垂老矣。

    1.用在句末,表示已然语气,相当于“”。

    由来久矣。

    2.用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

    垂垂老矣、嗟夫!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用在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而已”。

    相识五人,唯君在矣。

    4.用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

    敢问何如斯可谓庸人矣?。

    矣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矢部

    武英殿刻本: 第1968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823頁,第37

    標點整理本: 第783頁,第1

    古文: 𠤘

    唐韻》、《集韻》:于己切;《韻會》:羽已切;《正韻》:養里切,𡘋𦮸說文》:語已辭也。【徐曰】矣者,直疾。今試言矣,則出氣直而疾,會意。柳宗元曰:決辭也。

    又,叶于姬切,音依。詩・小雅》:徹我牆屋,田卒汙萊。曰予不戕,禮則然矣。萊音釐。

    正字通》:通作巳,音以,與已別。

    注解

    〔矣〕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矢部

    〔矣〕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厶、矢,五行属

    〔矣〕字造字法是形声。小篆字形,上面是“以”字,下面是“矢”。从矢,以声。“以”也可以理解为象矢飞逝的声音,是完成的语气。本义是语气词。是“了”。

    〔矣〕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ǐ] ⑴ 文言助词(a.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如“由来久~”,“悔之晚~”;b.表示感叹,如“大~哉”)。

    矣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下反切于已切頁碼168頁,第13

    矣語已詞也。从矢以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反切延耳反頁碼420頁,第7行,第1

    矣語已詞也。從矢㠯聲。

    鍇注臣鍇曰:「矢气直疾,今試言矣,則口出气直而疾也。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下反切于己切古音第一部頁碼907頁,第2許惟賢401頁,第6

    矣語巳䛐也。

    段注巳矣㬪韵。巳,止也。其意止,其言曰矣。是爲意內言外。《論語》或單言矣。或言巳矣。如《學而》、《子張》篇皆云:可謂好學也巳矣。公冶長篇。不可得而聞也巳矣。巳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俗本句末刪矣者,非。《淮南書》說矣與也二字不同。

    从矢。㠯聲。

    段注于己切。一部。

    白话解释

    矣,是一个表示话已说完的语气虚词。字形采用“矢”作边旁,“以”作声旁。

    字形解说

    字形始見於戰國金文,從矢、丩聲,中山王器一見,文例作「閈於天下之利矣」,見已用為語尾詞。戰國竹簡「矣」字改從「以」聲,亦習見用為語尾,特別是秦簡已一改用於句末語詞。篆文字形因承楚簡文字。《說文》:「矣,語已詞也。从矢、㠯聲。」段注:「已矣疊韻。已,止也。其意止,其言曰矣,是為意內言外。」隸書字形則受秦簡文字影響形訛轉從厶。楷書後承接隸書的寫法,相承迄今。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矣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35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434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339頁
    4說文校箋第215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208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739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1297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886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083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32頁,第22字
    11標注說文第213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170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5499頁【補遺】第16809頁
    14通訓定聲第681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443頁【崇文】第1769頁
    16說文句讀第664頁
    17古字詁林第五冊,第488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533頁,第4字

    矣字的翻译


    英语:particle of completed action

    德语:Partikel (der klassischern chinesischen Sprache, ähnlich dem heute gebrauchten 了 lè, zeigt Vollendung eines Vorgangs an )​

    法语:(finale)​ : c'est tout

    矣的字源字形


    矣(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矣(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矣(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新蔡葛陵

    矣(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矣(简·秦·放马滩) 放马滩

    矣(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矣(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矣(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矣(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矣(传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矣(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矣(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矣(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矣(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矣(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矣(传抄·宋·三体阴符经) 传抄 三体阴符经

    矣(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矣(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人人网络 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5049897号

网站地图 专辑地图 DJ舞曲 网址导航 时间查询 词典查询 问答查询 邮编查询 万年历查询 机械 苗木 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