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雅的意思




    拼音:ya 声调:yǎ 怎么读雅朗读
    总笔画:12 画 部首:隹 部
    部外笔画:4 画 结构:左右结构
    五行:木 造字法:形声字
    五笔:AHTY 仓颉:MHOG
    郑码:HINI 四角:70215
    中文电码:7161 区位码:4937 统一码:4
    笔顺:[152332411121] 横、撇折、竖钩、撇、撇、竖、点、横、横、横、竖、横

    雅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反义字:

    基本解释


    正规的,标准的。~言。~正(a.规范的;b.正直;c.客气话,用于赠给他人的书画题款上,请对方指正)。

    美好的,高尚的,不粗俗的。文~。高~。典~。~观。~教( jiào )。~兴( xìng )。~座。~俗。

    平素,素来。~爱。~善鼓琴。

    极,甚。~以为美。~不欲为。

    交往。无一日之~。

    酒器名。~量( liàng )(a.大的酒量;b.宽宏的气度)。

    中国周代朝庭上的乐歌。风~颂。~声(泛指诗歌)。

    古同“”,乌鸦。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形声。从隹,牙声。从隹( zhuī ),与鸟有关。( yā )本义:鸟名,乌鸦的一种。《说文》:“楚乌也。”

    2.正确;合乎规范。

    correct, right; standard;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 《毛诗序》文章尔雅。 —— 《史记·三王世家》。索隐:皆训正也。雅之为言正也。 —— 《风俗通·声音》雅者,古正也。 —— 《白虎通·礼乐》。按:说文疋下古文,以为诗大雅字。疋字隶体似正,故傅会训正,其实古文借疋为諝,后又借雅为諝也。风,讽也。雅,諝也,颂,诵也。此四始之本字。辞令就得谓之雅。君子安雅。 —— 《荀子·荣辱》。注:“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察纳雅言。 —— 诸葛亮《出师表》

    雅道(正道,大道);雅音(正音);雅算(正确的决策);雅学(正道之学。指儒家经典之学)

    3.高尚;美好。

    fine; refined; elegant;

    张耳雅游。 —— 《史记·张耳陈馀传》忽忘雅素。 —— 《汉书·张禹传》雅步擢纤腰。 —— 《陆云诗》。注:“闲雅谓妖丽也。”都督阎公之雅望。 —— 王勃《滕王阁序》

    雅操(称弹奏乐曲高雅精妙);雅望(美好的愿望);雅篇(优美的篇章);雅像(雅相);雅量高致(气度不凡,情趣高尚);雅驯(温文不俗);雅坐(文静地坐着);雅人深致(风雅的人有深远的意趣);雅俗(雅士与俗人);雅客(高雅的客人)

    4.尊敬他人的敬辞 。

    your;

    雅饬(对别人告诫的敬称);雅诲(尊称别人的教诲);雅命(尊称对方嘱咐或建议之事)

    副词

    1.素常;向来。

    often;

    予雅道冠,拄杖二癖,每自笑叹。 ——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 《后汉书·张衡传》

    雅好(平素所喜好);雅志(平素的志向);雅尚(平素的喜好);子所雅;善雅鼓琴。

    2.表示程度很甚,相当于“”、“”。

    very;

    帝雅重瑞名。 —— 《明史》

    雅重(甚为敬重)

    名词

    1.平素的交情。

    friendship;

    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 —— 宋· 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

    同朝之雅;同寅之雅;雅素(故旧的情谊);雅故(故交,旧友)

    2.《诗经》中六义之一。

    a section in The Book of Songs consisting of dynastic hymns;

    古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 《诗序》风土之音曰“”,朝廷之音曰“”,宗庙之音曰“”。 —— 宋· 郑樵《通志》总序

    3.训诂中多有名雅的书。

    standard book;

    《尔雅》:尔,昵也;昵,近也;雅,义也;义,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 —— 《释名》

    《尔雅》;《广雅》;《通雅》

    4.姓。

    5.另见 yā。

    名词

    1.同“”。

    crow;

    雅,楚乌也。一名鷽,一名卑居,秦谓之雅。 —— 《说文》。按:“大而纯黑反哺者乌,小而不纯黑不反哺者雅。雅即乌之转声。字亦作鸦,作鵶。”流之为鵰。 —— 《书·古太誓》。郑注:“鸦乌也。”鸱鸦耆鼠。 —— 《庄子·齐物论》

    2.另见 yǎ。

    1.《诗经》体裁之一。于天子诸侯朝会宴飨时歌诵。有〈大雅〉、〈小雅〉之分。

    2.交情、情谊。

    《汉书•卷八五•谷永传》:“质薄学朽,无一日之雅,左右之介。”《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我与君交虽不深,然幼年曾有同窗之雅。”

    3.姓。如明代有雅琥。

    1.正。《论语。

    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2.高尚的、不俗的。

    汉•王充《论衡•四讳》:“夫田婴俗父;而田文雅子也。”唐•王勃〈滕王阁序〉:“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3.美好。

    《文选•陆云•为顾彦先赠妇诗二首之一》:“雅步擢纤腰,巧笑发皓齿。”《北史•卷三三•李顺传》:“希远弟希宗,字景玄。性宽和,仪貌雅丽,有才学。”

    1.向来。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雍齿雅不欲属沛公,及魏招之。”

    2.很、甚。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镕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聊斋志异•卷一•青凤》:“孝儿亦倜傥,倾吐间,雅相爱悦。”

    3.对他人的敬称。

    雅教、雅鉴、雅穆。

    一种鸟。即鸦。

    《说文解字•隹部》:“雅,楚乌也。……秦谓之鸦。”

    1.〈书〉标准的;合乎规范的。

    雅言、雅正。

    2.《诗经》六义之一。指天子、诸侯朝会宴飨的诗歌,分为大雅、小雅。

    3.高尚;不庸俗。

    雅兴、文雅、雅俗共赏、主雅客来勤。

    4.〈书〉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的程度深,相当于“”、“”。

    雅善鼓瑟、雅好(ㄏㄠˋ hào)书法。

    5.〈书〉敬辞。用于称对方的情意、举止。

    雅意、雅鉴、雅属。

    6.〈书〉交情;交往。

    同窗之雅、未有一面之雅。

    7.〈书〉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向来如此。相当于“向来”、“平素”。

    雅尚俭素、雅不相知。

    8.姓。

    ”的本字。

    雅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隹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67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365頁,第14

    標點整理本: 第1354頁,第12

    唐韻》:烏加切;《集韻》:於加切,𡘋音丫。說文》:楚烏也。一名鸒,一名𤰞居,秦謂之雅。从隹、从牙。【註】徐鉉曰:今俗別作鴉,非是。

    集韻》亦作鴉、鵶。

    又,《小爾雅》: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謂之雅烏。

    又,《唐韻》:五下切;《集韻》、《韻會》、《正韻》:語下切,𡘋音庌 —— 義同。

    又,《玉篇》:正也。爾雅疏》:雅,正也。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註】雅,正也 —— 言今之正者,以爲後世法。

    又,《詩・小雅》:以雅以南。【箋】雅,萬舞也。周樂尙武,故謂萬舞爲雅。雅,正也。

    又,《論語》:子所雅言。【註】孔曰:雅言,正言也。【朱註】雅,常也。

    又,《玉篇》:儀也、嫻雅也。史記・司馬相如傳》:從車騎,雍容閒雅甚都。

    又,《玉篇》:素也。史記・張耳陳餘傳》:張耳雅遊。【註】韋昭曰:雅,素也。

    又,《史記・淮南王傳》:天子以伍被雅辭,多引漢之美。後漢・竇后紀》:及見雅以爲美。

    又,樂名。周禮・春官・笙師》:應雅。【註】雅,狀如漆筩而弇口,大二圍,長五尺六寸,以羊韋鞔之,有兩紐疏畫。

    又,酒器名。東觀漢記》:今日歲首,請上雅壽。【註】雅,酒閜也。別作㿿。

    又,姓。正字通》:元詩人雅㙈。

    又,《五音集韻》:五加切,音牙 —— 人名。周書》有君雅,通作牙。

    又,叶語可切。仲長統〈述志〉詩:百慮何爲,至要在我;叛散五經,滅棄風雅。

    注解

    〔雅〕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隹部

    〔雅〕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牙、隹,五行属

    〔雅〕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隹,牙声。从隹( zhuī ),与鸟有关。( yā )。本义是鸟名,乌鸦的一种。《说文》:“楚乌也。”。

    〔雅〕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ǎ] ⑴ 正规的,标准的⑵ 美好的,高尚的,不粗俗的⑶ 平素,素来⑷ 极,甚⑸ 交往⑹ 酒器名⑺ 中国周代朝庭上的乐歌⑻ 古同“鸦”,乌鸦。

    雅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四上反切五下切、烏加切頁碼111頁,第11

    雅楚烏也。一名鸒,一名卑居。秦謂之雅。从隹牙聲。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鴉,非是。

    附注段玉裁注:「楚烏,烏屬,其名楚烏,非荊楚之楚也。」按:此字常借為雅正義,後世遂別構「鴉」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七反切牙賈反頁碼291頁,第5行,第1

    雅楚烏也。一名𤰞,一名鸒居,秦謂之雅。從隹牙聲。

    鍇注臣鍇曰:「𤰞音匹,《爾雅》注云:『小而多羣腹下白者,江東呼匹𤰞烏。梁簡文帝詩曰:「林瞑雅烏飛。」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四上反切五下切、烏加切古音第五部頁碼561頁,第2許惟賢251頁,第2

    雅楚烏也。一名鸒。一名卑居。秦謂之雅。

    段注楚烏,烏屬。其名楚烏。非荆楚之楚也。《鳥部》曰:𪇬,卑居也。卽此物也。酈善長曰:按《小爾雅》。純黑返哺謂之慈烏。小而腹下白,不返哺者謂之雅烏。《爾雅》曰:鸒斯,卑居也。孫炎曰:卑居,楚烏。犍爲舍人以爲壁居。《說文》謂之雅。《莊子》曰雅賈。《馬融》亦曰賈烏。按卑居之爲壁居。如《史記》卑耳之山卽《齊語》壁耳之山。卑壁同十六部。卑俗作鵯,音匹。非也。雅之訓亦云素也。正也。皆屬假借。

    从隹。牙聲。

    段注五下、烏加二切。古音在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鴉字無,當从雅。風雅之雅當作夏,《周禮》「九夏」是。疋即諝,《周禮》「大胥、小胥」恐即大雅、小雅;「大予、小予」亦然。

    大雅、小雅或作疋。雅,古在歌部,故與疋近。然大足、小足、大雅、小雅皆不通,或云大夏(夏,漢水也),此說是也。

    古無麻部,其音同烏,然為二物。訓爾雅乃疋之借,大雅、小雅即大疋、小疋也。訓正者,正與疋形似,故雅訓正,實則誤也。古稱雅鄭,今稱雅俗。醫書病人音聲,不正亦稱「鄭聲」。凡正曰雅,凡不正曰鄭,亦曰俗。

    俗作鴉。風雅之雅或是夏字之借,《周禮》「九夏」是。或用疋字,殆即胥字,《周禮》樂官有大胥、小胥,即諝之借。大胥、小胥者,大雅、小雅也(漢樂官大予,小予亦同),(予、雅同聲,諝、雅同部)。○雅字所訓不明,必須重質。

    白话解释

    雅,楚鸟。另一名称叫“鸒”。还有一名称叫“卑居”。秦地叫它“雅”。字形采用“隹”作边旁,“牙”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作,由「隹」、「牙」二字構成。從隹,示其為鳥類之義。從牙,聲符,注明音讀。篆文承自戰國文字,隸書、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雅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19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297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233頁
    4說文校箋第147頁,第13字
    5說文考正第141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497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856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00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724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88頁,第11字
    11標注說文第144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1097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3995頁【補遺】第16591頁
    14通訓定聲第1776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289頁【崇文】第1153頁
    16說文句讀第420頁
    17章授筆記第158頁,第6字
    18古字詁林第四冊,第85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374頁,第1字

    雅字的翻译


    英语:elegant, graceful, refined

    德语:elegant (Adj)​, Ya (Eig, Fam)

    法语:élégant, gracieux

    雅的字源字形


    雅(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雅(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雅(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雅(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雅(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雅(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雅(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渝ICP备2025049897号

网站地图 专辑地图 DJ舞曲 网址导航 时间查询 词典查询 问答查询 邮编查询 万年历查询 机械 苗木 升学
  • 人人DJ
  • 人人DJ
  • 炫音社
  • 西西音乐
  • 成都漫音
  • 成都音画时尚